这种人虽然可以证得某些定境,但是这种定的功夫,通常是在打坐中才有,在下了座以后,心又照常散乱,很容易又照样发脾气,或者照样的贪瞋痴不断。如果我们是有这种情况的话,就知道说我们的定力是偏在静的一边了。然而对于一个能够眼见佛性分明的菩萨来说,他就能够把从静中修来的定力带到动态当中来,因此在...
定境既不是单纯的有想定,也不是无想定,而是超越这两者的心无杂念的状态。有想定与无想定的局限性:有想定:在禅定过程中如果过于纠结于“想”,容易陷入纷杂的思绪中,难以达到真正的定静。无想定:若追求“不想”,可能类似于植物人的状态,缺乏真正的觉察和意识活动,也不符合真正的定境。定...
定、境的读音是dìng、jìng。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定境名字的含义 定,定字的含义较多,作人名时,多表示安定、静止、 稳定、确定等。 境,意指边界,疆界,境地,处境等。 定境名字寓意怎么样 定,表示稳定、确定、安定、静止等。 境,疆界,边界;景象,景物;状况,地步;区域,处所。
“定境”一词源于古代戏曲,指在剧本中先确定背景信息和情节发展,以便于后续剧情的发展。现在,这个词也用来表示在某个时刻确定一个情况或环境的意思。定境是指在确定一个故事或情境的基础上,为后面事物的发展进行铺垫。定境可以用来描述戏剧、小说、电影、游戏等艺术作品中的情景,确立一定的背景和前提...
初禅者,心一境性,离生喜乐。凡修定行人,专精一念,百骸宁谧,制心一处,此外一切尘尘色色,均不足引散此一专精之念,即可得心一境性。 【白话参考】所谓“初禅”,其要点是“心一境性,离生喜乐”。凡是修习禅定的人,心念专一,全身安宁,心念专注于一处,其他一切事物,都不能分散专精的心念,这样就可以达到“心一...
注意!打坐进入定静,进入境界的时间,它是不一定的。通常来说,普通人想要进入初禅,没有走岔路的话,一切顺利的话,你从上座开始大概要经过40分钟,50分钟,60分钟,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能够通过欲界定,未到地定,然后进入初禅。渊回这里需要再次强调,打坐进入定境,或者是某个境界的时间是不确定的。
“心有定境,不住因果”是如松师父的一句话。意思是:境界的转变,带来心的安宁。心中有不变的心境,也就放不进什么因果报应。心有定境,相信否极泰来,即使蜘蛛网查封了炉台,也要相信未来,一切都会好起来。反之,无心无境,即使换了环境,依旧无法跳出痛苦之源,凡夫转境不转心,不识此理,万事...
真正的入定是身心能够长时间定格在此状态,同时体内气血自由顺畅地循环运行。如果双盘坐下不到三十分钟或者五十分钟就忍不住挪动,这表明并未真正进入定境,哪怕短暂地有类似感觉,也是转瞬即逝。二、定境与佛教境界的关联 在静坐修禅具有一定水平的人深知,只有长时间保持身心定格,才有机会进入四禅,进而有希望见到...
《实证佛教修行方法》:定境是轻安的心境,一个住在定境里面的人,最大的特征就是不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有的人虽然不修禅定,但是他的情绪很稳定,这其实就是欲界的定境。兵法要求一个将领必须「泰山崩于前而心不惊,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也是定境。佛教的禅定是缘着经教的义理,以智慧形成定境,叫做定慧等持...
定境就是意识主动地活着,体验到定境前则是意识被动地活着。意识只有两种状态,清醒和糊涂。意识保持清醒,不被妄念所转,即是定境;意识糊涂了,即在妄念中了,就是我们平常的状态。定境中即是意识在体验着意识本身。意识的清醒就是意识能够越过任何妄念自我做主的活着,不被大脑左右。所以定境即是意识的觉醒,是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