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县农民实验戏剧,1932—1937年中国戏剧家在河北定县农民中推广话剧艺术的一项实验活动。由晏阳初主持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领导,下设农民戏剧研究委员会,主要成员有熊佛西、陈治策、杨村彬等。实验经过和体会收在1936年熊佛西主编的《戏剧大众化之实验》、《演出特辑》两书中。其探索的“打破幕线演出法”成为后人研究...
摘要:1930年代前后,河北、山东、江苏等地纷纷开展与乡村文化建设有关的 戏剧大众化实践,其中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组织的河北定县农民戏剧实验最具代表 性。熊佛西等人受到梅耶荷德和莱因哈特的影响,提出“新式演出法”,但这并非套用 西方现代戏剧观念,更多是对乡土文化传统的辨析、借鉴和改造,将民间文化和仪式的 ...
1937年初,张鸣琦、刁士衡、周彦、卢淦等到定县参加农民戏剧研究委员会工作,使定县农民戏剧实验活动进一步开展。1932年熊佛西到定县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职员业余试演《喇叭》和《锄头健儿》,并招待农民,听取反应,酝酿写作《屠户》。熊佛西在河北定县期间,写剧的题材和笔法都有所改变,如《屠户》淋...
内容提示: - 111 - 著名戏剧家熊佛西主持的农民戏剧实验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河北定县乡村建设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九三二年初春,熊佛西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戏剧研究委员会主任身份,带领一批北平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师生奔赴河北定县乡村建设运动实验区,进行以农村农民为主要题材对象、历时五年的农民戏剧实验,取得突出成绩...
百度试题 题目1932—1936,在河北定县主持“农民戏剧实验”,主要为了“面向大众,特别是中国的农民观众”,以达到文艺教育救愚的目的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反馈 收藏
到了熊佛西写戏剧大众化之实验一书时他分章论述了实验的动机剧本问题剧团问题剧场问题演出问题等最后还提到建立农民戏剧教育的制度主张改散漫的自生自灭的艺术教育为在一定政治力量推动下的有计划有效果的社会行动形成自县到省到国的戏剧网 熊佛西与河北定县的“农民戏剧实验” 作者:吴福辉 来源:《汉语言文学研究》...
熊佛西与河北定县的“农民戏剧实验”
《定县农民戏剧实验(1932--1937))~题完成的博士论文之一部分.文章翔实的材料,特别是作者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熊佛西,研究熊佛西戏剧观念和戏剧教育思想的新的思路.我们希望藉此文的发表,能对深入研究熊佛西有一个新的推进,并期望20世纪中国戏剧的修史工作不要再因偏见而无视那些曾长期...
1932年初至1937年抗战爆发,熊佛西等戏剧家在河北定县展开以农民为对象的文艺大众化研究和实验.为了唤起农民"向上的意识",他们创作了符合农民审美趣味的话剧作品,革新乡村戏剧舞台和表演技艺,探索一整套农民戏剧的新模式,追求与其他文艺大众化活动有别的新途径.定县农民戏剧实验是雅俗夹缝中的另类启蒙,在促进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