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定共戒”和“道共戒”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佛教修行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作用。 一、定共戒 1. 定义:定共戒是指与禅定(或称为静虑)相应的戒律。禅定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通过专注一心、观察思维等方式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而定共戒则是为了保障这种修行过程顺利进行而制定的行为规范。 2. ...
定共戒的修行者专注于禅定的修炼,通过达到不同的定境,能够逐渐克服三界的贪瞋痴。这种修行方式并不完全依赖于佛陀制定的戒律,而是依靠禅定的功德来保持不违佛戒。道共戒也是一种定共戒的形式,因为修行者在亲证三乘菩提后,对所证的心得有了坚定的信念。这种修行方式与道相应,能够安住于所证之境,因此决定不移。修...
定共戒 定义:定共戒则是指在修行禅定时,由于心念专注、心境清净而自然产生的戒律效应。这种戒律并非外在强制规定,而是修行者内心达到一定境界后自动呈现出的行为规范。 内涵:定共戒与修行者的禅定功夫密切相关。当修行者进入深度禅定状态时,其内心变得极为平静和纯净,此时无需外界提醒或监督,自然会避免一切违背佛法的...
在佛教中,常见的四种戒为别解脱戒、定共戒、道共戒、具足戒。其中,定共戒是指修学禅定有成者,依其定境之修证,分别能伏三界贪瞋痴,不依佛所制定戒相而持戒,依定之有漏功德而不违佛戒,与定相应。道共戒又名性戒,不共外道、凡夫,为佛弟子实证三乘菩提之道所成,见道、修道后转依于所证而摄心为戒,依见、...
00:00 00:00 480P 倍速 默认音效 返回 道共戒 定共戒-合律比丘 道共戒 定共戒-合律比丘 2021年3月1日发布 22:18 道共戒 定共戒-合律比丘 讨论 登录参与讨论 这里的评论内容走失了 请检查网络后,点击空白处重试
道共戒 与定共戒 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适用对象和性质。12 定共戒强调的是由禅定自然得到的戒,不是由戒师帮忙授戒。它通常指的是五戒 ,即居士戒 ,适用于能够证悟初禅的修行者。在初禅还没有退掉之前,证悟初...
净空法师讲定共戒,从国学命理角度的解读 净空法师所讲的“定共戒”,在佛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从国学命理的角度来看,也颇有其独到之处。在命理学中,我们讲究“心定则命定”,这与“定共戒”中的“定”字不谋而合。定,即心之安定,是修行之基,也是改变命运之始。 “定共戒”中的“戒”,则与命理学中的“...
道生律仪)。(一)定共戒,乃三乘圣者发色界定,自得防非止恶之戒体。(二)道共戒,为三乘圣者发得无漏道,自契废恶修善之律仪。于此,小乘有部与大乘唯识家所解不同。有部主张定共戒乃共色界有漏定,大乘则谓通于无漏、无色界;道共戒为共依无漏道,此二戒皆为随心转。(参阅‘戒’)
佛经里“定共戒”和“道共戒”指什么?孟子三个字竟打通恁多概念发布于 2021-05-30 15:09 · 207 次播放 赞同添加评论 分享收藏喜欢 举报 佛经孟子佛教佛戒瘾儒家 写下你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发表第一个评论吧相关推荐 23:27 少林悲剧,在战火与佛缘中的自我救赎《新少林寺》 ...
定共戒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二戒之一。见二戒条。更多:https://www.bmc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