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官职> 官告院 官署名。五代后唐吏部置,掌官员告身文书所需绫纸、 ��轴、 朱胶等。 宋初属尚书省, 分设兵、吏、司封、司勋四司告身案,掌文武官、将校告身及封赠告身。置提举一人,以知制诰充任; 判院一人,以带职京朝官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文武官告身归吏部,蕃官告身归兵部...
历史知识> 官告院 官署名。五代后唐吏部置,掌官员告身文书所需绫纸、褾轴、朱胶等。宋初属尚书省,分设兵、吏、司封、司勋四司告身案,掌文武官、将校告身及封赠告身。置提举一人,以知制诰充任;判院一人,以带职京朝官充任。元丰改制后,文武官告身归吏部,蕃官告身归兵部,封赠、命妇告身归司封,加勋...
提举官告院 提举官告院,官名。北宋前期置为官告院长官,员一人,以知制诰充任。沿革 官名。北宋前期置为官告院长官,员一人,以知制诰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改置主管官。参见“官告院”。
宋代官凭文书告身的管理机构官告院
史载:“崇宁四年(1105)二月十四日臣僚言,吏部所给命妇等告身造作减制,欲乞尚书吏部专置造官告一局,就差尚书都省门内臣差架阁库官专一主管,从之。” x这一情况的出现不仅是吏部所给的告身在造作方面的减制,更多的是元丰正名之后,官告院的罢去,期间并无管理官告的专职机构,因此才有尚书省制造官告局的产...
构官告院.官告院兴起于唐末,至北宋初成为并逐步规范化.其主要 职责是告身的书写、用印、装裱和给付,其下属机构绫纸库则管理告 身的书写材料与装裱材料 关键字:关键词:官告院;告身;官凭文书;绫纸库 告身作为官凭文书,兴起于南北朝,于隋唐,发达于两宋,是授 ...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下令官告院(掌官吏委任状的机构)绫纸库,“令三司与提举司(依品级)定逐色绫罗纸、襟轴各三副,印押充样(元样,标准),分留两作坊及本院,每送
判官告院在古代官制中的级别因朝代和地区而异,但通常属于中高级官员。 现代法官的级别则根据法院系统的层级和职位设置来确定,如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级别较高,地方基层法院的法官级别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判官告院在现代公务员体系中大致相当于法院系统中的法官职位。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古代和现代官制、司法体系的巨大...
官告院是一种宋官署名,掌文武官员、将校告身及及封赠。宋初,集兵部、吏部、司封、司勋四司告身案为官告院,各由本司郎中主管,淳化五年(994)起专置官署于宫中。凡属官告,文臣用吏部印,武臣用兵部印,王公及命妇用司封印,加勋用司封印。元丰改制后,除蕃官用兵部印外,皆用吏部印。大观年间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