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宗经第三文心雕龙 南朝梁 著 大 中 小 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坟》,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暧,条流纷糅,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于是《易...
《宗经》是《文心雕龙》的第三篇。它和上一篇《徵圣》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圣人的思想是通过经典表现出来的,所以学习经典就是学习圣人的必要的途径。“徵圣”和“宗经”是刘勰进行文学评论的基本观点。 宗经这个题目已经足够简单粗暴了,就是在解决通过什么载体学习圣人这一个问题,老实说,这一篇写得还是很实在的,...
-, 视频播放量 12、弹幕量 0、点赞数 0、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1、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醉虾包子,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文心雕龙》(原道第一),《文心雕龙》(辨骚第五),曾仕强:成为一家人是有原因的,《文心雕龙》(乐府第七),《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文心
结合我自己的喜好,我的魏碑楷书倾向秀丽,似乎与流行魏碑有些差距。但在头条平台展示以来,还是得到了好多朋友的认可。近来我结合一些经典魏碑的临写,努力在作品中增加一些矛盾对比。今天,继续楷书刘勰的《文心雕龙》,用六尺屏毛边纸来个四条屏,书写一下第三篇《宗经第三》。局部图片——景堂书法旨在建立一个...
黄侃:宗经第三 《汉书·儒林传序》: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王致郅治之成法也。盖古之时,道术未裂,学皆在于王官;王泽既竭,学亦分散,其在于诗书礼乐者,唯宣尼能明之。宗经者,则古昔称先王,而折衷于孔子也。夫六艺所载,政教学艺耳,文章之用,隆之至于能载政教学艺而止。挹其流者,必撢其原,揽其末者,...
《文心雕龙· 宗经第三》“三极彝训”原文与翻译 三极彝训,其书曰经。说明天、地、人三才经常的道理的书籍叫“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所谓“经”,就是永恒的、绝对的道理,不可改易的伟大的教导。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圣人创制...
宗经第三 宗经 《汉书·儒林传序》: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王致郅治之成法也。盖古之时,道术未裂,学皆在于王官;王泽既竭,学亦分散,其在于诗书礼乐者,唯宣尼能明之。宗经者,则古昔称先王,而折衷于孔子也。夫六艺所载,政教学艺耳,文章之用,隆之至于能载政教学艺而止。挹其流者,必撢其原,揽其末者,必...
宗经第三 书名:文心雕龙作者:刘勰 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 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坟》,帝 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暧,条流纷糅,自夫子删述,...
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19! 所以论、说、辞、序之类的文体,是从《周易》开始的;诏、策、章、奏之类的文体,是从《尚书》发源的;赋、颂、歌、赞之类的文体,是以《诗经》为根本的;铭、诔、箴、祝之类的文体,是由《礼经》发端的;纪、传、...
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