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庙的含义宗庙,又称太庙,是古代天子用于祭祀祖先的地方。宗庙一般按照严谨的建筑格局进行规划和建设,包括大殿、配殿、钟鼓楼等建筑。在宗庙中,天子将祖先的牌位供奉于其中,并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拥有一个庄严神圣的宗庙是极为重要的,它代表着家族的凝聚力和信仰。二、社稷的含义社稷...
宗庙制度,简称庙制。是指儒家为已故祖先建立灵魂依归之所设立的次序和祭祀制度。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其次序是: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一世为昭,二世为穆;三世为昭,四世为穆;五世为昭,六世为穆...
宗庙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古代天子、诸侯以及士大夫所修建的,用来祭祀祖先的建筑,而《左传》曾曰:“国家大事,唯祀与戎”,由此也足以能看出宗庙制度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可如此重要的宗庙制度,在明朝和明世宗期间却多次被当权者改变。明世宗多次改庙号是为了给自己正名,让自己继承的大统之位名正言顺;...
历代都城里宗庙在所有的庙里是占最重要的地位、最主要的位置,越是久远,宗庙在都城里的位置越重要。像先秦那个时期,宗庙和宫殿是并排的,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到了秦始皇那个时候,他把新建的宗庙搁在了咸阳城南边的渭河南边上了,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得很清楚,就是宗庙被从宫殿里移到外面来了。这是不是说...
在清故宫天安门左右是明僭帝朱棣迁都北京后依惯制兴建的“左祖右社”,即皇家御用的宗庙和社稷坛,这两个场所在其它阶层中也有不同的制式规格或替代,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也是一种上下共同的个人和群体信仰,但两种崇拜又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有着个体的区别会因供奉者的湮灭而废黜,而后者是同一的并伴随着群体的存在。
宗庙,里面当然供的是祖先的牌位了。但是有的时候也有例外,叫很多人想不通。比如,清朝有个汉臣叫张廷玉,是康熙朝大学士张英次子,康、雍、乾三朝元老,他就配享太庙之礼,许多人觉得是个谜。太庙前殿是祭祀的主殿;中殿供奉努尔哈赤以下历代帝后神龛;中殿后界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世祖先;前殿东庑以王公配享...
因此,第三窟之所以要建立宗庙,主要是出于当时的政治、文化和宗教背景。唐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已经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了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皇帝和贵族阶层对佛教更是十分崇信。因此,修建这样规模宏大、艺术精湛的佛教寺庙也就成为了一种政治、文化和宗教表达。
首先,在历史上北方战乱多,宗族观念相对较弱。纵观我国古代历史,北方历来都是经常发生战乱的地方,历来中原王朝都受到如匈奴、西夏、蒙古等游牧民族的虎视眈眈,因此北方地区一直都是战乱不止,这也导致北方百姓为了躲避战乱而被迫搬迁,所以北方在历史上经历了闯东关等多次的人口流动,而频繁的人口流动使得...
周天子所分封的诸侯存在异姓,是因为有功臣和殷商的遗留贵族。但是周天子在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也是同宗之人参加没有外姓,异姓人员不能进到庙内,只能在庙外。 重要的活动在宗庙举行,重要的决策也要在宗庙中宣布。古代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祭祀和打仗。《左传记》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两件事有关的所有活动都...
以紫禁城为主体而强调帝王的中心地位的建筑,或建立中轴线上,或对称在它的两侧,如“左祖右社”所说的太庙和社稷坛。前面我讲过了天坛、地坛、月坛、日坛,除了这些祭天祭地祭日月的,应该说更主要的还是宗庙和社稷。先说说“左祖右社”。这是《周礼》的规制。中国的礼仪里有个很重要内容就是敬祖先、倡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