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监察御史的职责在于领导监察院,监察御史分掌朝廷大大小小,六曹百司之事,如若发现错误不当之处,大则奏劾圣上,小则予以举证。因此,监察御史的任职,事关吏、户、刑、兵、礼、工六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宋朝的检察机关虽沿袭于唐朝,但唐朝的监察御史由宰相任命或推举,但在王权进一步加强的宋朝,监察御史...
宋仍于御史台设三院。 御史中丞 从三品 台长 侍御史 (台院) 从六品 殿中侍御史 (殿院) 正七品 监察御史 (察院) 从七品说白了就是监察厅,但宋的御史跟明的又有不同,宋的御史大多看皇帝的脸色行事,明后期几乎成了骂皇帝逗乐。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宋朝这位御史的故事,这位御史叫赵(bian)。赵是宋仁宗时期的名臣,人称铁面御史,跟包青天有点像。 包青天叫包黑炭,不过包青天的“黑炭脸”是后人给他加上的。真实的包青天并不黑,真正黑的是——赵。 赵是货真价实的“赵黑炭”,他肤色黝黑,那脸膛像是被刷了一道锅煤一样,黑中透亮。 正如他的...
宋朝的御史们也太吊了..是这样,刚看了一个关于欧阳修的纪录片。说有个御史向皇上参奏欧阳修,说欧阳修为老不尊,扒灰,和儿媳妇乱搞。气的欧阳修连上三道本章要求查清事实,还自己一个清白。然后皇上就问御史,这事儿你听谁说的?御史说我
宋朝作为一个在中国封建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笔触的王朝,历史上它前承封建王朝发展巅峰唐、后接幅员最为辽阔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是被史学家公认的中国封建历史王朝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 在这个历史时期之中,御史制度和时代政治经济等因素相互影响,逐渐完善和发展的同时,还具有了其时代特征。
御史一般来自皇帝的任命或者大臣的举荐,但即便是大臣的举荐,一旦他们正式上任,转身就能将大臣骂得狗血淋头,对皇帝也是各种逆耳“忠言”。宋朝时期,习惯于将中书省和枢密院合称为政府,中书省一般有两位宰相,若干位副宰相(参知政事),枢密院除了枢密使之外,也有若干名副枢密使,共同称之为执政。日常事务,...
赵(1008-1084年),浙江衢州人,进士出身,历任武安军节度推官、殿中侍御史、右司谏、知成都等职,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赵写过一首《廉泉》诗:“岁旱江潢万井污,此泉深净肯清渝。伯夷死后泉流在,能使贪人一饮无。”诗以言志,赵把打击贪官污吏、营造清廉世界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立志要当宋朝官场的“清洁工...
宋代设有“御史台”,是中央的监察机构。御史是御史台的中级监察官员,从事监察机构的搜集信息、调查取证、提出对违法官员的处分建议或意见等工作。掌管御史台的长官是御史中丞。如果与现在的体制比较,御史台相当于国家检察委员会,御史中丞相当于监察委主任,品级仅次于宰相,御史相当于监察委的司局长、处长...
宋朝的御史中丞是什么意思 简介 宋代的御史中丞是从三品。宋代监察机关叫设御史台,御史台设有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名义上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但宋初不除正员,只作为加官,授予其他官员。元丰改官制后,更是一并除去。因而御史中丞实际上是御史台的真正长官,称为台长。御史中丞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的负责人...
《容斋续笔》:“国朝除用执政,多从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进拜,俗呼为四入头。”如上文所说,宋朝的执政官(执宰)大多从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和御史中丞这四个职位升迁过来的,可见其乃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的最佳过渡职位,就类似如今要进中央,一般都要在北京上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