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以上评论家的观点放在他们具体的书论中,他们所提到的“宋尚意”的概念具体可以理解为:在《翰墨志》中,赵构所说的趣向,是针对宋朝当时蔡襄、李时雍的“体制方入格律”而言,意指个人的意趣和取向;从郑杓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他已意识到宋代书法名家没有像前人那样循规蹈矩,他们对书法都有新的认识,并且经过变法...
这一来就导致,书法的风格面貌异常之多,宋尚意的面貌就变得丰富起来。 3、晋尚韵、宋尚意形成原因的总结 可以看出,他们形成原因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晋尚韵、宋尚意本身就具有相似性,容易混淆,都是个性思想的解放,都强调抒发个人真挚的情感,都是行草书,只是晋代风格较为...
探究宋尚意书法风格的成因及其艺术表现 我们了解到,“宋尚意”是北宋书法艺术性的主要特征,这一时期以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书法大家为代表,他们突破了唐代书法的“法度”限制,将书法艺术推向了以“意”为核心的新时代。历史与文化紧密相连,唐代书法深受六朝书法的影响,书法的传承主要通过师徒间的口传心授...
在书法美学理论上,文艺韵味、意境、情趣的讲究,成了宋代书法美学的中心。 论及书法,有“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之说。“尚意”也就是说书法家在作品中张扬个性,表达性情,不受法度拘束,任由感情自然流露,纵横驰骋。 《贵宅帖》 宋 李建中 纸本行书31 *27.5cm 北京故宫博物...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就是很好的明证,在这些分品列等的框架内,均可以从历代名家作品中找到例证,但那种真正能达到”神”境的书家数量甚微,只有王羲之、张旭、怀素、颜真卿等大家可以问津。 张旭草书作品 历代对书法作品分品列等的概况表明,艺术品的审暮特征,虽然有客观标准,但不同时代则有不同的审美...
月色如水 折戟沉沙 暗淡了刀光剑影 古战场硝烟散尽 赤壁在夜色中 慢慢沉寂 黄州似乎也清冷如刀 峨冠博带的苏道人 郁郁独行 歌一曲 大江东去 吼一声 我书意造本无法 墨色 晕染了年轮 斑驳的石刻 发黄的素绢 - A清欢浅笑那山人于20240221发布在抖音,已经收
汉尚气、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尚态、明尚趣、清尚朴、今尚?#匠心精神 #中华文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王庆书法于20231205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00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释文: 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 上海博物馆 藏 唐/柳公权/《蒙诏帖卷》 释文: 公权蒙诏, 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唐/欧阳询/《张翰帖》 释文: 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之为江东步兵。後谓同郡顾荣曰:...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
宋尚意 ——宋代书法实践和理论 文/方立 编者按:应本刊之约,方立先生以《中国书法研究入门》为题撰写系列文章在本刊连载,本期发表的《宋尚意》系第七篇。作者认为,尚意的含义,明朝项穆解释为: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未形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