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宋代的“楷书王”,字迹越放大越精彩,网友:超越唐人!相比于两晋、隋唐的“百家争鸣”,宋代书坛似乎就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徽宗的“主场”,这五位的影响力和名气远高于其他人,那些被遗忘的人里有些水平并不比他们低。比如北宋的薛绍彭,他一度与米芾齐名,米芾就说“薛绍彭与余,以书画情好...
宋代珍品楷书,得欧褚意趣!南宋赵师白楷书欣赏《赵师向墓志》,刻成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撰文、书写者为赵师白,乡贡进士钱受之书讳。『楚王山书画院 』搜集整理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过,恰恰就在这样的寂寞中,黄庭坚写下的三张小楷却留了下来,着实令人欣慰。而这三张小楷最吸引人的,不是书法本身,而是里面蕴含的故事。我们仔细来看这三张小楷手札的第一张,其内容如下:昌州使君景道,宗(室之,猜想补充这两个字)秀也。往余与公寿、景珍游时,景道方为儿童嬉戏,今欣然在朝班。思公...
这种体系是他在继承古人前辈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汲取众多营养而后大胆创新形成的。张即之擅长楷书和榜书,尤喜作擘窠大字。此帖为张即之大字书法代表作《待漏院记》,全称《书王禹偁待漏院记卷》,皮纸,楷书,41.5x2665.5cm,上海博物馆藏。此卷每行三字,字字大如碗口,字体取颜字之宽博方整,行笔粗壮雄健,笔...
他是宋代楷书“压舱石”,一幅作品卖6000多万,网友:这字太老辣 说起楷书名家,人们想到的是魏晋时期的钟繇、二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元代的赵子昂以及明代的祝枝山、文徵明等,唯独对两宋较为陌生,似乎这300多年里就没出什么楷书大师。由于“尚意书风”的盛行,宋代文人士大夫把书法当成抒情言志的...
成为宋代楷书的“唯一希望”,这个人就是张即之,大多数人学习张即之的书法都会从他气势凛然的大字下手,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大字需要极强的控笔之力,对于行笔的收放、缓急把控要得当,而且书写时不能出现丝毫的错误,因为点画一旦放大,笔路及笔锋转换就清晰可见。一丝细微的缺陷都能被无限放大,对于技艺、笔力都...
宋代文学家苏轼经典楷书真迹字帖欣赏:书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
继承唐人书风——宋代楷书《赵师向墓志》高清欣赏 文◎赵磊 小知识 《赵师向墓志》是宋朝的一件楷书墓志作品,其书法风格继承了唐代楷书的书风。该墓志于南宋开禧元年,即公元1205年刻立完成。从规格上看,该墓志高84厘米,宽61厘米,尺寸还是可以的。另外从作品的刻制工艺来,也是属于比较精良的墓志作品,字口...
因此宋以来楷书渐衰微,虽有一些名家能作楷书,皆未出唐楷案臼。虽有一些楷书碑刻,皆极一般。书法家内心也充满了对于自身楷书水平的极端不自信,蔡襄《百钠碑》为证宋代楷书时有行书笔法,己成特色。楷法不精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宋代行草书的笔法特征及风格趋向”。“誊录”废书 岳坷《宝真斋法书赞》言“国朝不...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宋代书法的代表,说起宋代书法总是躲不开这四个人。在中国书法史上,宋四家也是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痕迹。但如果若说起楷书,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瞵从唐直接到了元代,中间跳过了宋朝。一个有点冷酷的事实,宋人不善楷。如果真的要瘸子里面拔将军,挑出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