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府》是宋代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品原文 安庆府 风雨宜城路①, 重来白发新。长江还有险, 中国自无人。枭獍蕃遗育②, 鱣鲸蛰怒鳞③。泊船休上岸, 不忍见遗民!题解 这首诗是作者被元兵押解北上到安庆的时候所写。诗中流露对敌人的深刻仇恨和对受苦同胞的深厚感情。注释 ①宜城——今...
《安庆府》翻译 AI智能翻译 风雨宜城路,再次来到白发新。 长江返回有危险,中国从没有人。 悬镜繁衍子嗣,黄鳝鲸冬眠怒鳞。 泊船休上岸,不忍心看到遗民。 《安庆府》拼音 诗词拼音 ān qìng fǔ 安庆府 fēng yǔ yí chéng lù, chóng lái bái fà xīn. ...
安庆府在春秋时期为皖国,也是舒、桐两国的地盘。到了东晋时期,庐江被划分为晋熈郡。唐初时,这里被称为东安州,但在武德四年更名为舒州,隶属于淮南道。宋代时,安庆府仍被称为舒州,属于淮南西路。元代至元十四年,安庆路正式成立。明朝洪武初年,安庆路改为宁江府,但六年后又恢复了安庆府的名称。清朝时期,安庆府隶...
历史地名> 安庆府 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安庆军置,治所在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端平三年(1236)移治罗刹洲(今贵池市西六十里)。景定元年(1260)移治宜城(今安庆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北,枞阳、桐城、岳西以南地区。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安庆路。明洪武初改为宁江府,六年(1373)复为安庆府,直隶南京。
安庆府宋代: 徐俯君过秋浦正逢秋,亦到枞阳皖水头。九派先将明月去,三峰少为白云留。徐俯 徐俯(1075~1141)宋代官员,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原籍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人,后迁居德兴天门村。徐禧之子,黄庭坚之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
安庆之所以曾经成为安徽省会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其地理优势和经济发展。位于长江畔,安庆的交通便利使得其商业繁荣,成为商贸重镇和洋务运动的关键城市之一。安庆还因其军事战略地位而备受重视,曾是军事装备制造的中心,显示出其在当时中国经济与军事发展中的重要性。安庆作为省会的时代在战争中遭遇转折。特别是在抗日战争...
然而,安徽布政使司成立之初,其治所并未设在安徽境内,而是位于江苏布政使司的江宁府(今南京)。这种状况持续了长达93年之久,直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的治所才迁回安徽,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安庆作为省会。在安徽省357年的历史中,南京担任了93年省会,安庆则长达189年,而合肥仅有75年。安庆...
安庆府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时期为皖国及群舒之地。隋朝时,这里被称为同安郡,唐朝时期改名为舒州,宋朝时又更名为安庆军,随后升格为府治,且与宁宗潜邸有所关联。具体来说,它在端平三年迁移到罗刹洲,后又迁至杨槎洲,景定元年决定在宜城重建,即现在的府治所在。元朝时,设立安庆路,明朝时期曾...
在南京城墙的砖文中,有一段文字特别引人注目:“安庆府望江县,安慶府提調官通判王士廉、司吏鄧由己。望江縣提調官主簿汪沂、司吏陳智。”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明朝初期安庆府的历史变迁,还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明朝初期,安庆府曾改名为宁江府,但在洪武六年(1373年)又恢复了安庆府的名称,并直属于南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