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观,又称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的世界观也不尽相同。--摘自《现代汉语词典》 第一宇宙观:宇宙是精神的(黑格尔)。 第二宇宙观;宇宙是物质的(马克思)。 折叠编辑本段影响 此一名词指称对于世界作为人类实作以及人类存有的中介性,即一个综合意见...
以宇宙为本的整体宇宙观——是正确的,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宇宙观。其观点是:宇宙为万物公有、共有。宇宙为公,万物也为公,才是一体,才是相合。宇宙为公,人亦为公(孝、善、爱都在此范畴),才是正确的认识;科学的诠释;最真实的事实。 若宇宙为公,人心为私。阴阳失衡,非灾即病。何以故?宇宙万物,整齐划一...
刘伯温的“天人合一”宇宙观,还包含了对宇宙间万物运动变化的深刻认识。他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中,这种运动和变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表现。而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也应该顺应这种运动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适应宇宙的变化。二、刘伯温“天人合一”宇宙观在生活实践中的体现 刘伯温的...
人在宇宙范围内是本体全息的合一状态,“天人相应”原本就是人体具有的自然属性。 《老子章句》曰: “天道与人道同,天人相通,精气相贯。” 《西升经》云: “天地与人物,本皆道之源。” 道家的哲学思想告诉了我们人与自然是同一母根。人是宇宙的精灵,他缩影着宇宙,代表着宇宙,并感觉着宇宙。人与宇宙无限交融。
佛家宇宙观中,有一项重要的说法:“色即是空。” 这源自佛教经典《心经》的教义。在这里,“色”并非指女色,而是指一切有形的事物,即物质世界。佛教的缘起认为,一切有形的物质都是因与果造成的幻象。这种幻象蒙蔽了众生的眼睛,使众生看不到事物的本质。通俗来说就是:宇宙和人生并没有恒常不变的自我,或...
佛法中的三种宇宙观,宏大无比!第一种宇宙观记载在《俱舍论》、《阿含经》等经典中,即大家所熟知的三千大千世界。在大千世界之内,无论怎样都有其构成的基本单位,从一朵花、一滴水到一个人都是这些基本单位组成的。我们常说的来世就是这些基本单位的重组,所以每一个人的来世有可能是一张桌子、一块石头。这些...
当下中国,多数人是唯物主义者,所持的是物质宇宙观。 为什么宇宙观如此重要?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对宇宙观缺少自觉,觉得宇宙观似乎离我们最远。杨鹏老师则认为: 宇宙观支配着我们的人性观和社会观,是本根性的。 宇宙观是思想的种子,人性观、社会观、...
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很多内在契合之处 中华文明的宇宙观流传至今,既体现了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探索,更映现了理解宇宙万物之道的生命智慧,这种哲学思考至今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从“两个结合”的角度来看,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很多内在契合之处。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
道教的宇宙观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道教接纳了佛教这种“小中喻大”的空间观念,并且道教在吸收佛教宇宙观的基础上,进而发展出了自身独特的宇宙观念。依据《度人经》的描述,其认为宇宙是由三十六天所构成的,从东方的“太皇黄曾天”一直到“太极平育贾突天”,再到太清、上清、玉清“三清天”,以及处于最高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