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因为学术史让我对整个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展历程有了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学者个体在历史的、通盘的学术大格局中去寻找自己的学术定位;其次是让我有机会走近钟敬文先生,并且成为他招收的最后一个博士后,并且为我走进北京学术圈、走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的大门提供了便利条件。我的博士论文最后一...
现将我的学术生涯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学术发展提供借鉴。 二、学术生涯回顾 1. 本科阶段 在本科阶段,我主要学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期间,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的科研项目,参与了导师主持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课题,负责图像预处理和特征提取部分。通过这一课题,我对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
唐杰学术生涯的两条核心精神:专注+成为第一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已认证账号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唐杰教授的经验谈】如何成为学术大神?这两点精神不能少!专注+成为第一,当然还要坚持二十年。http://t.cn/A6Ud9YNJ阅读全文 赞同83添加评论 分享收藏喜欢 举报 退休后的数...
曾担任国际顶刊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金融研究评论》) 主编的俄亥俄州立大学金融学教授 Michael S. Weisbach 在其新作学术研究指南 The Economist’s Craft 中,从学术研究、论文发表与职业发展三个角度,介绍了开启学术生涯的方法与步骤。在同主题的讲座当中,Weisbach 分享了对“如何做一名高效的博士...
因为本人天性好高骛远,在学术上喜爱宏观性的视域,每当面对人类文明演进的长程历史时,总会在心底不由自主地泛起一股喜悦之情。但是另一方面,从小养成的喜爱思辨的精神习性又使我对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深深地痴迷,这不仅表现在我曾经把西方哲学史上最玄奥晦涩的哲学家黑格尔的宗教哲学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也不仅...
一、学术生涯的外缘条件 德国与美国的对比 大家都知道,在德国,有志献身学术研究的年轻人,通常都是从“私讲师”(Privatdozent)的职位做起。经过与某大学里的本科专家学者讨论并得到他们同意之后,他提出一本著作,通过教授团所举行的一场通常属于形式的面试,然后才具备这所大学的正式教书资格。接下来,他可以按照自己的专...
刘子健早想回归学界,遂在1948年春辞职离日,赴美留学。这年,他三十岁,开始了美籍华裔历史学者的学术生涯。二、客居美国的学术生涯 赴美以后,刘子健进入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兼任华盛顿大学协理研究员,暑期在远东问题上协助作短期研究。刘子健在离开中国以前,学的是西洋史和外交史,故赴美以后仍以...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邀请我做关于如何度过研究生学术生涯的报告,这启发了这本《研究生学术生涯导航》的撰写。 吴子牛 吴子牛,法国居里大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长江学者。清软易创实验室负责人。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中国青年科技奖。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教学、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