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有一天问孔子说,鲁国有个名叫孟孙才的人,母亲死了,他也哭,但是“哭泣无涕”,没有眼泪鼻涕,就是嘴里哭啊哭啊,可见不伤心;“中心不戚”,内心好像没有真觉得妈妈死了;“居丧不哀”,办丧事的人,一点悲哀的形象都没有。如果说哭起来没有眼泪,一笑眼泪就出来,那是老人的现象,是老人的颠倒,老人有好几个颠...
鲁国的一个小村庄里,孟孙才的母亲去世了。按照世俗礼仪,丧事应办得隆重而哀伤,但孟孙才与众不同。他哭泣时没有眼泪,居丧期间也未见有多少哀痛之情。这样的表现,在旁人看来显然不合礼仪,然而孟孙才却在鲁国赢得了处理丧事得当的好名声。颜回对此感到十分困惑,他带着这个疑问找到了自己的老师——孔子。“老...
孔子回答道:“孟孙才已经按照礼仪的要求都做到了,他比一般人更深刻的理解了丧礼的真意。也只能简化到这个程度,不能再更加简化了,所以他也只能简化到此了。意思就是如果还能再简化,估计孟孙才还能再简化。之所以说他对于丧事比一般人有更深刻的认识,是因为丧事不是为了走那此规定的形式,不能搞形式主义。但是...
孔子说:“孟孙才已经做得不错了,超出了普通人对居丧的理解。人们想简化服丧礼仪,却一直办不到,可是他确实有所简化了。孟孙才不知道什么是生,也不知道什么是死;不知道追求先生,也不知道迷恋后死。他如同正在变化的事物,以等待那些自己都不知道变成何物的变化!再说,如今即将变化的时候,又怎么知道不会发生变化呢?
顏回問仲尼曰:「孟孫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慼,居喪不哀。无是三者,以善喪蓋魯國。固有无其實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仲尼曰:「夫孟孫氏盡之矣,進於知矣!唯簡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簡矣。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後。若化爲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將化,惡知不...
孟孙才其母死 一、古文字词解释 1.孟孙才 -人名。 2.其 -代词,他的,这里指孟孙才的。 3.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中心 -古义:心中。今义:跟四周的距离相等的位置;在某一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市或地区等。 5.戚 -忧愁,悲伤。 二、句子古译 孟孙才他的母亲死了,哭泣却没有眼泪,心中不悲伤...
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处丧盖鲁国,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仲尼曰:“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唯简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将化,恶知...
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处丧盖鲁国,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 仲尼曰:“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唯简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将化,恶知...
孔子回答说:“其实孟孙氏已经尽到处丧之道了,不但尽到了,而且还比那些所谓懂得丧葬礼仪的人更明白丧礼的本意。丧葬的礼仪如今已经变得愈发繁琐了,实在是应该精简一下。孟孙才知道精简丧礼可能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但他还是尽其所能地去做了,这就值得肯定。” 接着,孔子又从丧葬的礼仪说到了孟孙才的生死观。他说...
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1),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无是三者(2),以善处丧盖鲁国,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3)。” 仲尼曰:“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唯简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