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襄王》是一篇古代文章,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城市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滕、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于我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翻译: 孟子拜见梁惠王。在这一场会面中,梁惠王首先开口,他说道:“老先生,你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想必是有什么对我国有益的好建议或策略吧?”梁惠王的...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⑴:‘经始灵台⑵,经之营之。庶民攻⑶之,不日⑷成之。经始勿亟⑸,庶民子来⑹。王在灵囿⑺,幽鹿攸伏⑻。幽鹿濯濯⑼,白鸟鹤鹤⑽。王在灵沼⑾,於轫⑿鱼跃。’文王以民力...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孟子见梁惠王答案及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孟子见梁惠王 王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
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次为乐吗?” 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次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
公元前336年,邹国人孟轲,就是我们所说的孟子,来大梁拜访魏惠王,两个人之间有一段有意思的对话。这个对话,《孟子》中也有,《资治通鉴》中也有,很值得我们领导琢磨一下。魏惠王在《孟子》中,被称为梁惠王。孟子来见魏惠王,准备给魏惠王讲一讲仁义道德,讲一讲立国之本,执政之基。所以,才有了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