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性恶论:由荀子提出,认为人性本恶,需通过后天礼法约束教化,与孟子观点对立。B.性善论:正确选项,孟子明确提出“人之性善,犹水之就下也”(《孟子·告子上》),强调先天道德根源。C.不善不恶论:源自告子主张,认为人性无善无恶,如同素丝,“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孟子·告子上》),但被孟子反驳。
人性论是关于人类特性与本质问题的理论,是人类的自我意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人是一种类存在物。所谓人性,是指人类作为大千世界的存在物之一,与其他类存在物相比,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孟子的人性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性,就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一是社会性,就是“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他说:人...
富,人之所欲也;贵,人之所欲也反馈 收藏
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思想家,被视为孔子的继承者和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约生于公元前372年,活跃于战国中期,孟子的核心思想集中在“仁政”与“性善论”上,对后世儒家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主张统治者应以仁爱和道德来治国,关心百姓疾苦,而不是依靠武力或残酷的法律。孟子的“性善论”是他最著名...
最后,我们提到了孟子的“人性本善论”。这些不同的观点,为我们理解人性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孟子主张“心善论”。在他看来,每个人的先天本性都是相同的,都具备仁义礼智这四种善性。然而,由于气质和禀赋的差异,以及后天环境的不同影响,人们的本性在表现上产生了善恶之分。倘若每个人都能洞悉自己的本性,那么人...
( 1 ) 孟子的性善论孟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揭示了关于人性的新观念。 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或他物的特殊性, 这就是道德性。 孟子并不否认人有自然欲望之性, 但他所强调的是, 只有道德本性才是人最根本、 最重要的特性,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尺, 是人与禽兽的本质差异。 他认为人内在具有的恻隐、 羞恶、...
综上所述,孟子的人性论以“人性本善”为核心观点,通过“四端之心”的理论来论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同时,他强调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扩充和保持人心的善良本性,并将仁义视为人心内在的本质属性。这些观点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关于人性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也为人们的道德修养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在当今社会,孟子的...
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比较孟子和荀子虽然同为先秦儒家大师,但两人在人性方面的观点却截然不同,总的来说,孟子主张“性善”,而荀子却主张“性恶”。究竟是“性善”还是“性恶”,通过对这两者的比较,探讨却有可能得出一些于我们有益的结果。在《孟子》中“性”字主要指原本既有的属性、资质,也包括趋向,可合称为...
**孟子人性论的主要内容概述**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中人性论更是其核心内容。以下是对孟子人性论的详细阐述: 一、性善论的提出 孟子明确提出了“性善论”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他强调,人性中的善良种子如同禾苗一样,需要得到滋养和培育才能茁壮成长。这种善良的本...
孟子的性善论,应当是以情论性的继承与发展,是对先秦儒家性情论的进一步提升。如前所述,四端皆情,孟子的性善论同样是以情论性,就此而言,孟子的人性论是接续了从《性自命出》、楚简《五行》到《中庸》性情论的基本传统。过去由于史料的制约,人们对孟子性善论的研究多重于其与孔子之仁的联系,而对其与性情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