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 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
孟子说,“大孝终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同上)大孝的人,要像虞舜一样终生孝顺父母。 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焦循《孟子正义》:“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古...
唐代以孝治天下还表现在谥法上,其对孝有着详细的规定,《唐会要》提道:“禀德不回曰孝,五宗安之曰孝,善事父母曰孝,博宇备物曰孝,慈爱忘劳曰孝,尊仁安义曰孝。”用“孝”字的谥号说明统治者对孝文化的重视,唐代除武则天及唐哀帝外,其他皇帝都在其谥号中加有“孝”字。唐代的《孝经》系统阐述了儒家孝道的...
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是一种理念与精神,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从这一点而言,孝文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百善孝为先",前人把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精义总结为"孝悌忠信仁义廉耻"。将孝列于第一位,显示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深远影响。结合当今时代,了解孝文化,重申孝道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孝"的起源与含义...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就是如何对待老年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就会影响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的完成。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离不开一个“孝”字。“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它强调儿女对父母的敬孝和对长辈的尊重。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在中国社会中流传着。24孝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一套道德规范,主要强调孝顺父母和长辈,以及尊敬祖先和长辈的行为准则。以下是24孝的具体内容:常孝:孝敬父母一生一世,不离不弃...
国学经典的孝道文化1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国学中关于孝道的著作颇丰,论述也极为精辟。一部《论语》就有十九处明确提到了孝,《孟子》、《荀子》、《庄子》、《春秋》、《左传》也都有很多关于孝道的阐述。儒家的《孝经》,佛家的《父母恩重难报经》,道家的《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吕祖劝孝文》等专著...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也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晚清曾国藩有言,“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近代梁漱溟也表示:中国的文化就是“孝的文化”,把孝放在极重要的位置。孝是一切道德心、感恩心、善心、爱心的源头,是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也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