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理学院孙立成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他们在西瓜皮膜的启发下,提出了一种构建新型离子传输膜(ITMs)的策略,在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西瓜皮膜,是西瓜皮最外侧那层绿色的膜,在冷冻剥离后只有大概75微米,差不多一根头发...
现任西湖大学理学院化学讲席教授、西湖大学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 孙立成教授长期从事太阳能燃料与太阳能电池科学前沿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在人工光合作用关键科学问题既高效水氧化催化剂设计合成、氧-氧键形成机理,以及光解水制氢功能器件设计与材料制备等领域取得了令国际同行瞩目的科研成果 近期论文 ...
西湖大学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CAP)为西湖大学校级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人工光合作用领域专家、西湖大学理学院化学讲席教授孙立成博士组建,主要致力于太阳能燃料与太阳能电池科学前沿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和瓶颈应用技术的突...
4月2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西湖大学获悉,孙立成已全职加入西湖大学理学院,成为2020年该校入职的首位讲席教授。“西湖大学WestlakeUniversity”微信公众号 图 孙立成,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国家杰出教授(VR Rådsprofessor)、瑞典皇家工学院讲席教授、国际知名化学家、人工光合...
孙立成院士团队开发新型阴离子交换膜,或大幅度降低制氢成本 “我们实现了迄今为止全非贵金属基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实验室规模的最先进水平,并且完全摆脱了传统的铱/铂贵金属催化剂。”西湖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立成如是说。不久前,他带领团队提出了一种稳定的阴离子交换膜构建策略,实现了高性能全...
孙立成 教授(西湖大学) 报告人简介: 孙立成,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化学会会士(Chemistry Europe Fellow),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人工光合作用领域专家,曾任瑞典皇家工学院分子器件讲席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分子器件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现任西湖大学讲席教授、...
近期,西湖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立成教授团队通过开发新工艺,在大电流密度下创造了电解水制氢稳定运行的新纪录。 他们在非均匀形核液相体系基础上,进行析氧反应(OER,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电化学催化剂制备,首次通过“一步法”成功合成用于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的新型催化电极材料 CAPist-L1。
疫情中回国,孙立成加入西湖大学理学院,成为2020年入职的首位讲席教授。放弃瑞典优渥条件毅然回国 2017和2018这两年,对孙立成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瑞典,他被国家研究理事会评为瑞典国家杰出教授(VR Rådsprofessor),成为迄今为止化学化工领域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学者,当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工程科学院——瑞典...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9月4日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理学院孙立成团队近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他们在西瓜皮膜的启发下,提出了一种构建新型离子传输膜(ITMs)的策略,在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