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赠宋庆龄的《孙文学说》是上海华强书局1919年6月5日出版的,封面上有孙中山用英文书写的:“献给爱妻,孙逸仙,1919年6月6日,上海”字样。文物介绍 《孙文学说》是孙中山在上海期间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书中系统阐述了“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该书出版后,孙中山先后向亲友赠书。这本是专门送给妻子的...
《孙文学说》,又名“知难行易学说”,是一部孙中山思想中的重要哲学著作,于1918年12月30日完成。强调了“行之非艰,知之惟艰”,标志着心理建设的重要性。1919年5月20日,卷一“知难行易”付印发行。该书吸收了西方机械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进化论的自然发展观,认为自然界和人类都是...
孙文学说的核心是“知难行易”的认识论学说,这是孙中山哲学思想的精华。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革命党人思想保守,怀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和方略,导致革命队伍分化。这些人的理论依据是“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传统理论。他们认为孙中山的理想太高,在中国无法实现,百般抵制孙中...
孙中山 第一章以饮食为证 当革命破坏告成之际,建设发端之始,予乃不禁兴高采烈,欲以予生平之抱负与积年研究之所得,定为建国计划,举而行之,以冀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隆盛之地焉。乃有难予者曰:“先生之志高矣、…
《孙文学说》分为八章,旨在通过不同角度阐述这一核心思想。第一章以饮食为证,探讨日常生活的实践对认识真理的重要性。通过饮食这一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孙文先生强调了实践对知识获取的作用。第二章以用钱为证,进一步深入探讨实践与知识的关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金钱运用,孙文先生揭示了实践是理解经济...
这一观点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唯心史观,忽视了人民群众在认识和改造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导致他们在知行观中无法彻底贯彻唯物主义。基于这一认识,《孙文学说》提出了"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的观点,强调"知"和"行"之间的互动关系。孙中山认为,人类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科学知识,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推动...
历史知识> 孙文学说 篇名。亦称《心理建设》。孙中山撰。《建国方略》之一。作于1918年,次年出版。除自序外,分八章。以论述知行关系为内容,提出“行易知难”,并以人们的饮食、用钱、作文、建屋、造船等十事为佐证。肯定了行在先、知在后(即实践先于认识),知是从行中求得的。反对“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
词语孙文学说 拼音sūn wén xué shuō注音ㄙㄨㄣㄨㄣˊㄒㄩㄝˊㄕㄨㄛ 解释孙中山著。作于1918年。阐述了宇宙进化论和知行观等哲学思想,着重提出“知难行易”说更多:https://www.bmcx.com/,以鼓舞当时革命党人的斗争意志。后收入《孙中山选集》。
孙文学说,一个关于人类进化的观点,聚焦于人类从动物界脱离出来后的演变。其核心在于追求解除全球痛苦,构建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孙中山反对应用“物竞天择”至人类社会,坚决抵制社会沙文主义,展现了其深远的现实意义。然而,孙中山将人类进化的原则定为“互助”,这则体现了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