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今淮南寿县)人。清咸丰九年(1859)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累迁内阁学士,历任工部侍郎,署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首任管理学务大臣,1900年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学...
孙家鼐 百科释义 报错 孙家鼐(1827年4月7日~1909年11月29日),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今淮南寿县)人。清咸丰九年(1859)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累迁内阁学士,历任工部侍郎,署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
强学会就是戊戌变法的前哨站,宣传了维新思想,但强学会被慈禧封杀。后经李鸿藻、孙家鼐努力,慈禧仿照强学会的格式组建了官书局,由孙家鼐主导,主要就是由官方召集一批文人宣传“中体西用”。但孙家鼐夹带私货,官书局的人马其实还是强学会的主要成员,实际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现成的人才,奠定了戊戌变法的基础。随...
所以从内心感情来讲,光绪帝对孙家鼐是有依赖和信任的。 孙家鼐思想较为开明,虽然一介书生,但对晚清政局之腐败、对外交涉之屈辱都痛心疾首,他也想挽救大清危亡。 孙家鼐画像 以成为帝师为契机,他就开始实践自己的抱负。孙给小光绪最开始讲的课就是荀子,他将荀子“君舟民水”思想重点教授给小光绪,力图培养...
孙家鼐当时是协办大学士、管学大臣,虽年高体衰,却披荆斩棘,坚决捍卫变法“天字第一号工程”——创办京师大学堂。作为一个教育家,孙家鼐教过百姓子弟,教过小王爷和贵族后裔,也教过光绪帝,他对于中国教育的愚昧、落后深有体会。他知道,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造血机制。只有教育的新生,才能实现中华文明...
导读:什么是牛人?孙家鼐就是牛人,他是清朝的状元,并且还曾出任过帝师,最为主要的是他还是北京大学的开山鼻祖,而孙家鼐的书法,是一种超级震撼般的存在。提到孙家鼐,这位牛人,却以书法的形式惊艳了书坛,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他笔下的楷书,周正大气,既有颜楷的端庄正大,又有欧楷的严谨法度,十分到位...
孙家鼐的书法,不仅传统功夫深厚,而且时代特点尤其明显,虽然这样,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完胜书法家,虽然不以书法家的名号名世,但是其书法水平不可小觑,也值得我们欣赏推崇,继承,对于北大首任校长孙家鼐的书法,分享你的看法和见解,记得一同交流提高哟,也期待你的加入,为弘扬传统书法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今淮南寿县)人。他在清咸丰九年(1859年)以状元身份脱颖而出,成为光绪帝的老师。之后,他步步高升,历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还曾短暂代理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1898年,他以吏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的身份,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
孙家鼐的楷书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尤其在对传统书法法则的运用与传承上,更显得技艺非凡。他的楷书以颜真卿的笔法为基础,巧妙地融合了欧阳询楷书的严格规矩,使得作品既有力度又不失灵动,呈现出一种新颖的风格。例如,他所书写的一副对联,就充分展现了其书法的高度和深度。在对联中,某些字迹透露出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