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丰高中97届杰出校友孙俊良教授回到母校,在会议中心为梁丰学子作了题为“物质世界的探索”的讲座。 孙俊良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求学经历和心路历程,为大家科普了多种多样的晶体,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并且为大家现场演示了激光衍射,激起同学们阵阵欢呼。孙俊良教...
相关成果近期以“Conformational Chirality of Single-Cryst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北京大学博士后周志鹏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孙俊良教授为文章的通讯作者。 研理云服务器 业务介绍 研理云,研之成...
近期,中山大学刘卫教授、北京大学孙俊良教授、中山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郑治坤教授课题组合作报道了一种合成单晶COFs的新策略,该策略简单且具有通用性。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Growth of single-crystal imine-link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using amphiphilic amino-acid derivatives in water”发表在最新一期《Nature Chemi...
7月4日,青云瑞晶科学创始人、北京大学孙俊良教授团队在《Angew. Chem. Int. Ed.》(IF 16.6)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使用Cryo-3D电子衍射(又称MicroED)确定出COF材料中氢原子的位置。这是MicroED技术在晶体结构解析应用上的又一次重要突破。COF材料合成大单晶具有一定的困难性,从而阻碍使用单晶X射线衍射阐明其晶体...
7月4日,青云瑞晶科学创始人、北京大学孙俊良教授团队在《Angew. Chem. Int. Ed.》(IF 16.6)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使用Cryo-3D电子衍射(又称MicroED)确定出COF材料中氢原子的位置。这是MicroED技术在晶体结构解析应用上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COF材料合成大单晶具有一定的困难性,从而阻碍使用单晶X射线衍射阐明其晶体结构。
武汉大学汪成教授与北京大学孙俊良教授合作:共开发超高比表面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用于甲烷吸附 北京时间11月8日,Science杂志在线发布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汪成教授团队的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涉及一种超高比表面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并详细探讨了其在甲烷吸附方面的应用。论文标题为“Ultrahigh–surfacearea covalent ...
北京大学孙俊良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北京化工大学孙晓明教授研究团队利用可操作性和可调变性强的水热/溶剂热方法,构建了一种新颖的原子级分散的高效非贵金属双功能电催化剂(Mo-Co9S8@C)。相关论文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DOI: 10.1002/aenm.201903137)上在线发表。 O网页链接 O网页链接 ...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青云瑞晶联合创始人,孙俊良教授,受邀成为IUCrJ期刊电子晶体学板块联合编辑。IUCrJ是晶体学领域的高影响力的权威期刊,由国际晶体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IUCr)创刊,主要收录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在结构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IUCrJ邀请孙俊良...
赞 分享 科研之友微信新浪微博Facebook分享链接 孙俊良 河南科技学院, 教授 / 科研之友号:30945943 科研之友人员唯一编号 0 项目 84 成果 941 阅读 0 下载 204 被引 6 H-指数 主页 成果 相关人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