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思”,又作“存想”,简称“存”,是道教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修炼方术。此术基本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一是存思身中景,即所谓观内景,此类景象往往以体内的“身神”为主。道家认为,人体的脏腑、五官、脉络和关窍之中,皆有形形色色的神灵镇守,统称“身神”,它们不仅主管所镇守的脏腑、关窍,而且还监察人...
存思,又称为存想,简称“存”,是一种道家修炼的重要方法。在练习时,通常需要轻轻闭上或半闭双眼,保持专注和诚意,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于某个特定的对象或概念,以此来达到一种深度放松和内心平静的状态。存思的对象可以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现象(如日月星辰、云雾)、自然界景观(如云气、雷电)、人体内部结构(如五脏六腑...
存思法起源很早,道教中人藉此进行修炼,并不断加以完善,使存思发展成为道教的重要修炼方法,而且贯穿于道教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是最具特色的道教修炼法术,道门中素有“是故为学之基,以存思为首”、“修身济物,要在存思”的说法。因此,某种程度上讲,不了解存思术则很难把握道...
我们之前讲内丹术的时候说到过,这个内丹术修炼到一定层次之后所能达到的一个境界,简单点来说就是可以通过存思的方式看到自己的器官运行情况,利用这一点来调整自己的修行路线,从而达到得道飞升的层次,这个和武侠小说有点类似,在很多武侠小说的影视剧中都有这个镜头,一位侠客闭眼冥想时可以调整自己的任督二脉。...
在道养生的世界中,有一种以静心和内省为主要修炼方法的技术,被称为存思术。这种方法强调精神是生命的根本,通过修炼精神来达到身体和生命的健康,甚至延年益寿。存思术的方法包括心斋、坐忘、守神、养神、守一、内观和守窍等。🌱 存思术的起源 存思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道家和医家,他们主张清静养神的哲学...
道家存思冥想术 存想术是道教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修炼方法。“存想”一词最早见于《太平经》,在道教术语中又称做“存思”,是道教气功修炼的一种特殊方法。道教经典《云笈七签》中认为“学道之基,以存思为道”,“存思”的作用,一是智静神凝,除欲中净,即集中精神,消除心中杂念;一是强身健体,祛病延年。 东晋...
存思,又称为存想,是一种在修炼过程中集中意念的方法。它涉及观想身体内部(如脏腑、骨节、身神等)和外部景象(如圣真、日月光华、云气、神兽、八卦等),以达到集中意念、沟通神明、治病驱邪的效果。🔍 存思的两种形式: 存身内之神:专注于身体内部的景象。
道家存思术是种觉知潜意识的方法,源于道家的存思法,也是《黄帝内经》所说的移精变气之法。本期课程内容全新升级如下: 易经讲:圣人“言不尽意,立象以达意”。荣格也说:意象是心灵的语言,是潜意识的语言。你的潜意识操控着你的...
存思术也是类似,只是存的不是水而是“景”。单单能存的住还不行,水它是一个很单一的东西不要你去费心思,但现实中更多的东西单单存住是不够的,接下来的更重要,就是“思”。道德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够至千里,需要有个前提就是你的脚步能够起到叠加效应,如果你迈开的每一步方向都是随机的,...
了解存思术,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道教的教义…… 提要:存思术,作为一种意念的活动,是道教修炼的重要方术,涉及道教方术的方方面面。了解存思术,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道教的教义和神学理论有较大的帮助。上清派是存思术的集大成者,其教团对于存思术的发展和丰富,起了较大的作用。而存思术中,以意念为引导,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