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恭王府里,有一块康熙的御笔“福”字碑。恭王府不缺与“福”有关的建筑和景点,如多福轩、福镜楼、蝠(福)池、蝠(福)殿等,唯独这块“福”字碑比较特别。此“福”字碑深藏花园滴翠岩下的秘云洞内,碑身长129厘米,宽54厘米,碑面正中是一个字径59厘米x33厘米的“福”刻字,“福...
从结构上看,《三老碑》中的字大多是正方体,区别在于字体总体尺寸的改变,以及在空间上的占据性。右边的四个石碑,从上到下,越来越大。细读《三老碑》中,有一种“疏”字形,这种“疏”的特点,就是要将单个的“字”放大,才能显示出它的特点。但也有少数几个字,并不追求方正,而是稍稍倾斜了一些,给人...
靖西旅游景点不少,龙潭湖和边上的“鹅”字碑是个看点,在靖西,可以说谁人都知龙潭湖,谁人都识鹅字碑!甚至有人认为,靖西的龙潭湖与“鹅”字碑是靖西的风骨。关于此“鹅”字和其旁边的对联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争议人物明代的王阳明所书,后人拓刻之;二说是清嘉庆年时,由生活在本县的辽海门澹人...
(一)清人王昶《金石萃编·卷一百三十七》载:“唵字赞(石高二尺六寸七分,广一尺四寸四分,上梵书唵字,下赞七行,行十字,正书,在咸宁县卧龙寺),镇成军僧显俊书。义静三藏于西天取得此梵书唵字,所在之处,一切鬼神见闻者,无不惊怖。太宗皇帝赞:鹤立蛇行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儒门弟子无人识,穿耳胡僧笑...
“寿”字碑 书画鉴赏 作者 周劼,字献臣,江西彭泽人。清代诗人、书法家,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曾在河南辉县、太康、商丘等地任知县、知府。 原文 寿字体格最多,惟宋时陈希夷先生此字结体更妙。余爱其字势矫健离奇,字义又嘉祥可喜,竭力临摹,久之,颇得形似。爱勒石以公同好云 ...
国清寺“鹅”字碑与绍兴兰亭“鹅池”碑 但到了清朝,碑上的“鹅”字有一半几乎没了痕迹。当时,一位名叫曹抡选的书法家,苦心钻研王羲之的书法很多年,颇有些造诣,得知“鹅”字少了一半,遂有意提笔补足“鹅”的另一半。到了国清寺,曹抡选表明来意,经寺院方丈同意后,在石碑上写下了“鹅”的另一半。果然,...
素朴散人《百字碑》注解版 刘一明(公元1734--1821),清代著名道士。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曲沃县(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道教内丹修炼家、易学家、医学家、书画家,一生著有《栖云笔记》、《孔易注略》、《道德经要义》等37部著述。这些著述博大精深,为...
《百字碑》为五言诗,二十句,共一百字,把修炼尽性至命的内丹功从筑基、炼己到金液还丹自始至终的过程尽述无遗。 养气忘言守 炼内丹功主要养先天真一之气,不是鼻孔出入之气,而是未生天地之先、无边无涯的源气。 《周易》中称为无极之气,此气是生...
《吕祖百字碑》,唐末吕洞宾撰,又称《百字碑》,为五言20句诗歌,只有100个字。内容简明深刻,讲述了内丹修炼的整个过程、内景、效验等。 《 百字碑 》注解 明- 张三丰 养炁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须养炁;养炁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炁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