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称先买再卖赚差价,以名家字画为噱头,以拍卖赚差价为诱饵,为了拖过平台规定的商品售后保障期限,最后失联,不难看出是以非法占有受害者钱财为目的的,涉嫌诈骗罪,其中《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即可认定为刑法第266条规定的“数额较大”。
一、以名人字画为噱头的骗局 这种骗局通常是以展示名人的字画为卖点,吸引观众购买所谓的“真迹”。实际上,这些字画可能只是赝品或者临摹品,甚至是普通人的作品冒充的。 二、低价销售陷阱 一些书画直播间会以极低的价格销售所谓的“珍品”,吸引观众购买。实际上,这些...
3月13日,澎湃新闻以《315调查丨起底直播间“名家字画”骗局:冒充官方活动,用唐伯虎等名家赝品骗百余人》为题,报道了近期活跃在各大直播平台,制售假字画、冒充“大师”诈骗中老年人的直播骗局。3月18日,荣宝斋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报道中涉及的直播间“荣宝斋书画”并非其公司开设或运营,直播间行为均与其公司...
3月13日,一则名为《315调查|起底直播间“名家字画”骗局:冒充官方活动,用唐伯虎等名家赝品骗百余人》的新闻,报道了存在通过视频平台开展直播活动形式诱导消费者交易并实施骗局的现象,商家宣称待购入名家书画作品后可协助对接拍卖,购买者可从中赚取差价。实则均为仿冒品,且商家后续均未兑现承诺,由此导致众多消费...
直播间字画骗局的猖獗,既是消费主义对文化价值的扭曲,也是监管与平台责任缺失的缩影。当“唐伯虎”们被批量复制成引流工具,当传统文化成为骗子的敛财噱头,我们失去的不仅是金钱,更是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唯有消费者理性觉醒、平台从严治理、法律重拳出击,才能让艺术回归本真,让直播间少一些套路,多一份真诚。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一些热衷收藏字画的老年人,他们对字画市场虽怀有兴趣,但对真实的市场行情缺乏认知。骗子团伙通过精心包装自己的身份,伪装成专业的字画经纪人或收藏机构人员,以“您的作品非常优秀,完全可以拍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高价”为说辞吸引受害者上钩。为了进一步取得受害者信任,这些骗子还会在社交平台或...
随后,群聊中的“画室长”郑某邀请赵女士下载名为“郑大钱画苑”的字画竞拍软件,并详细向赵女士讲解了此App的使用方式。本以为能通过炒字画赚钱,没想到却骗了数万元。案件后续 如同炒股一样,在APP购买画作后,通过平台炒作让字画热度上涨,再从平台卖出,从而获取中间的差价。使用初期,赵女士的确尝到了甜头,...
我们拿前段时间引起大众广泛关注的高价售卖字画行骗案举例,该案发生于2022年9月15日,犯罪分子以“稳赚不赔、短期升值”——一通忽悠,老年人纷纷高价购买董某等三人手中“珍藏”字画,结果被发现是一场骗局,由北京海淀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最终三名被告人分别判处三年六个月至一年十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2022年7月下旬以来,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区分局东山派出所,多次接到群众报警,举报位于江宁万达的南京淘君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搭建的网上竞拍字画平台,如今无法登录,字画也无人竞拍。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这家公司涉嫌以买卖虚拟字画为道具,以赚取高额交易差价和承诺回购为诱饵,嫁接传销模式。随后,公安机关对公司的三名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