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字库塔的分布有极强的地域性:北少南多。北方字库塔据说曾在新疆玛纳斯县西门、河北龙冈书院有发现,不过仅见于史料,并未留下遗迹。南方字库塔在四川、湖南、江西、贵州、浙江、福建等省都有发现,且数量众多。造成这种分布格局的唯一原因可能是字库塔流行于我国南方。四川是全国字库塔存留最多的身份。据统计,全国...
德昌县如今还有六座字库塔,分别是麻栗字库塔(1852)、仓圣宫字库塔(1836)、小高字库塔(1862)、六所字库塔(1829)、鱼洞寺字库塔(1885)、茨达字库塔(1870)。这些塔形字库均为砖石砌成的仿楼阁六角攒尖式建筑,多为三重檐,而茨达字库塔则为五重檐。茨达字库塔,也是德昌最有气势的字库塔,建造于同治九年...
字库塔,也称字库、惜字塔、焚字炉、敬字亭等等,顾名思义,是古时焚烧字纸的塔形建筑。古人认为文字神圣而崇高,写有文字的纸张不应随意丢弃,哪怕废纸也需洗净焚化。焚烧字纸时非常郑重,不但有专人,还有专门的礼仪。有些地方的村民还组织“惜字会”,除了自愿外,人们义务上街收集字纸。所有用过的经史子集,磨损残破...
众多关于文字和读书人神奇的传说,也因“字库塔”的存在而流传了下来。舒莺说,这也是他们本次暑期基层服务实践聚焦字库塔的缘由。根据此前的调查、研究,“字库塔”在我国南方地区,川渝地区分布尤其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存250多座“字库塔”,仅川渝两地的古镇、乡村中就有190多座保留。其中重庆境内现今也还...
雅安雨城区上里镇的字库塔,矗立在陇西河畔,当地人叫它文峰塔。为重振人心而建 清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云南省昭通府(今昭通市)牛皮寨贩卖鸦片的烟帮在蓝大顺、李永和的领导下发生了暴动,史称“蓝李暴动”或“咸同暴乱”。起义军起初七百余人,后六天内连克四川多县,人数激增至数万。起义军溯岷江而上,...
字库塔,这一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不仅承载着敬惜字纸的古老传统,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在成都太古里这片繁华的商业街区中,一座古朴的塔静静矗立,与周围的现代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座塔,象征着连接古代与现代的桥梁,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符号之一。塔高7.6米,采用双层六角砖式结构,青砖砌成...
"当然。在清代,几乎每个县都会建有字库塔。不过像北糠市街这座,能在现代繁华商圈中保存下来的,却是少之又少。它不仅是一座普通的字库塔,更是一件融合了陶雕与灰塑艺术的精美建筑,2001年就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录。"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我继续说道:"现在的人们可能很难理解古人'惜字如金'的心态。但这座...
字库塔最早出现在宋代,但真正普及是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中国竹纸制作达到了鼎盛。焚烧字纸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于是就有了这些塔。字库塔不仅和“字”有关,还充满了仪式感,显得庄重和敬畏。在我们那,字库塔通常建得很高,但在凉山却瘦高瘦高的。塔本身是中空的,无法进入,外观上更像阁楼式塔,但多层的居多。主要...
1. 字库塔的文化意义 字库塔,这一古时的塔式建筑,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它不仅象征着古人对文字的敬畏与尊崇,更体现了他们对文化的珍视与传承。在盐亭县,这一信仰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里至今依然矗立着32座字库塔,它们造型各异,精美绝伦,且保存完好,仿佛在诉说着古人的故事。1.1 重要历史地位 盐亭县的...
字库塔,也称字库、惜字塔、焚字炉、敬字亭等等,是古时焚烧字纸(写有文字的纸张)的塔形建筑。古人认为文字神圣而崇高,字纸不应随意丢弃,哪怕废纸也需洗净焚化。所有用过的经史子集,磨损残破之后,要先将其供奉在字库塔内十年八载,然后择良辰吉日行礼祭奠之后,再点火焚化。从明代开始,字库塔在中国南方出现,至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