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史书里的仓颉造字,荀子说的很清楚,即“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只是仓颉所造之字流传了下来。当然,现代考古表明仓颉造字不太可信。因此,更合理的说法应该是仓颉改良、整理了文字,当然他可能也造了一些。据此,中国至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文字史,只是传承下来的文字比较零散,不够系统而已,且甲骨文...
他们对双墩刻符嗤之以鼻,视其为古人随意涂鸦的玩物,甲骨文之前的文字在他们口中不值一提。他们甚至狂妄地宣称:“甲骨文之前,中国文字无从谈起。”他们排斥、贬低双墩刻符,一心欲将其从世界文字史的长河中抹除,仿佛那是对文字历史的亵渎。暗藏玄机的是西方学者微妙的心态,他们心中隐晦的恐惧在字里行间悄然...
楚简承袭西周金文,秦简承袭战国一款字形,即“卥”字旋转90°,与今版“西”字基本一致;西汉至东晋,“卥、卤、西”三款同时存在,但以“西”为主;东汉《说文》古文、籀文分别收录了“卥、卤”两款字形,将“㢴”字作为“西”的本字(应是将其视为鸟巢),《说文·或体》收录了“棲”字;东晋至近代均...
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原始文字”,是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专家解读为是个“目”字。初步测定是公元前6000年刻画。从材质和符号的形态来看,与公元前1800年左右出现的甲骨文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似乎可以证明,甲骨文的创造也是有源头的!贾湖遗址刻画符号 除了刻画符号,贾湖遗址还出土了大量骨笛,有些...
回顾:安徽发现文字双墩刻符,比甲骨文早4000年,我国文字史7300年?在人们的观念中,甲骨文是我国汉字的老祖宗。这种文字形成时间相当早,至今已经有3600多年的起源史,是商周时期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和记录事件的通用文字。可如今,考古人员在安徽进行考古时,发现的东西却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原来甲骨文并不是我们最早...
楚秦简中,“欲”字使用频繁,多作“想要、求取”义。扩展阅读:信阳楚简1·26:“大欲貴”郭店楚简·老子甲·2:“視(索,suǒ)保僕,少厶(私)須[寡]欲。”郭店楚简·老子甲·5:“以其不靜(爭)也,古天下莫能與之靜。辠莫厚(乎)甚欲,咎莫僉谷(欲)得,”郭店楚简·老子丙·13:“是...
学者刘志一在《湖南彭头山刻符考证》中指出:“这一特殊字符的发现,可以说彭头山遗址出土了目前世界古文字史上的第一个字符”。如果算上彭头山字符前的草创阶段,那么中国文字史至少也有万年历史。字符见下图标红圈处:学者林河先生认为,这个符号应该是个“巫”字,包含有吉祥之意。彭头山遗址中出土的棒形坠饰...
招搖指酉。【釋名】酉,秀也。秀者,物皆成也。於《易》爲兌。又大酉、小酉,山名。在辰州沅陵。相傳石穴中有書千卷。又水名。【後漢·郡國志】武陵郡酉陽縣,酉水所出,東入湘。又【字彙補】五酉,怪名,孔子在所見也。見《衝波集》。又姓。【正字通】魏有酉牧。图片:六叔文章:六叔 相关汉字 ...
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说文》中保留了籀文225个,是许慎依据所见到的《史籀》九篇集入的,是我们今天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 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