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嘉平三年八月戊寅日(251年9月7日),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
宣皇帝名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里,古代地方行政单位)人。姓司马,司马懿司马懿少年时既有奇节,聪明而又谋略,博学多闻,潜心于儒家研究。汉末天下大乱,司马懿经常慨然为天下有心。汉建安六年(201),宣帝被选拔为向朝廷报事的上计掾。魏武帝当时为司空,闻宣帝之名而欲征召他任职。宣帝知道汉朝国运已经衰微,不愿...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分析:仲达:仲:排行次序第二。达:通达事理。字仲达,表示司马懿是家中排行第二的孩子,通达事理。司马懿(179年-251年7月9日),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并使魏国步入正轨。对屯田、水利等农耕...
在中国古代,"仲达"作为一个人的名字,并非罕见。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达"字作为通字,或者作为同辈的排行字。例如,在梁朝时期,永阳昭王萧敷,他是梁文帝萧顺之的第二个儿子,因此他的名字中就包含了“仲达”。在隋唐时期,冀州衡水地区有一位著名的儒者,孔颖达,他的名字中同样包含了“仲达”。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有八个儿子,当时被称为“八达”。每个儿子的名字里都带有一个“达”字,这是由司马防决定的。司马懿是长子,因此他的名字是“仲达”,“仲”表示他是排行第二。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他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杰出...
他名攸之字仲达,比庞统丑,比曹操倒霉,死在华容,却不属于三国 提起表字“仲达”的历史名人,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司马懿了,但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字“仲达”的名将,更为巧合的是,他的一生与三国时代多位名人的经历相似,可是他却是三国一统后,再过了一百多年才出生的南朝人,在刘宋时代,他走上了历史的...
【参考译文】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颖达八岁从师学习,每天诵读千余字。成年后,他尤其明悉《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还擅长算术和历法,会写文章。同郡刘焯是名扬海内的学者,颖达上门求教。刘焯起初没有礼遇他,颖达请教疑惑难解的问题,多出刘焯意外,刘焯改变仪容对他恭敬以待。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
司马懿字仲达的原因是:源于古人的命名习惯。以下详细解释司马懿字仲达的几个要点:一、司马懿的字“仲达”含义解析 仲达的字体现了古人命名的传统思想。“仲”字在古汉语中代表排行第二,是顺序的意思;“达”字则含有通达、顺利之意。因此,司马懿被命名为“仲达”,可能是希望他的人生道路顺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