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并没有弑母。 这是因为孔融嘴无遮拦,与曹操政治立场不同,对曹操把持朝政不满,孔融的品德不容他认可曹操,且他名声大,说话分量重,才导致被曹操杀害。 孔融生活在那个极其讲究“孝道”的年代,而且孔融自幼深受诗书礼教的熏陶,从小就对父母恭敬孝顺,不可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来,这种事情肯定是后人编造出来的...
曹操听后这老脸立马红了,他知道孔融是拐着弯儿在骂自己,气得暴跳如雷,真想立刻就杀了孔融。祸从口出“不孝弑母”,曹操痛杀孔融三族;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在和一些名士喝酒聚会之时,曾口出奇言,提出了“父母无恩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
在处死孔融的罪名后,曹操还给他安上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弑母”。这个弑母的罪名有如此多的人愿意去相信,无非就是因为孔融早期的一些不当言论,他们理所当然的就认为像孔融这样能说出孩子出生后就跟母亲没有关系了的人,做出弑母的这种事情好像也就不足为奇了,甚至还被很多的人唾骂。实际上,孔融并没有弑母,...
尽管孔融身为名士,且具有特殊地位,但由于曹操掌握着实权,因此无法轻易找到合适的借口来除掉他,孔融却主动触犯了曹操的底线。孔融一贯以犀利的言辞著称,他公然宣称“父母无恩论”,即子女与父母之间并不存在深厚的情感纽带,父母对子女也并未施予恩惠。此外,他还声称自己拥有足够的粮食,即使送给陌生人也不愿给予...
因为孔融的此番言论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违背,颠覆了父慈子孝的传统观念,曹操便直接给孔融找了一个不孝不敬的罪名,称他这是“弑父弑母之举”,就将其处死了,连带着他的两个幼子。这个四岁就懂得谦让的名士孔融,因与曹操政治立场不同,多次挑衅讥讽与他,最终被其以“弑父弑母”罪名处死,实在是令人惋惜!
1.爱惜名声又放荡不羁的孔融,被曹操以“不孝”罪名诛杀,成为“孔融杀母”讹传的最初源头 孔融之死,固然是汉末政治格局中清流派和浊流派斗争的结果,但也反映了以孔融为首的清流派“好名成癖”却无实际的政治建树,因此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落得一败涂地。孔融不但与曹操有矛盾,与袁绍也有矛盾,早期袁绍想杀...
孔融多次触及曹操的底线,于是曹操以孔融“不孝论”诛杀孔融一家,文学大儒,最终因为祸从口出,让自己的人生走上终点。再来说一下,孔融杀兄弑母的事情,这是谣传,孔融兄长的朋友犯事被通缉,逃到孔府,兄长外出,孔融收留此人在府,事情揭发,孔家受到牵连,孔融及家人都争相认罪,最后孔融兄长被判以死刑。由此...
1 孔融并没有弑母,这是一个谣言。因为孔融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孔融当时的原话是“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义什达维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意思,也就是说,父子之间有什么亲情而言,归根到底不过是他情欲发作的生理需求罢了,而生自己的母亲也只不过是一件容器,装的东西到日子就出来了,在儒家思想盛行...
其实,孔融弑母并不是真的,而是曹操给他安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恩怨?主要是因为他们俩的政治立场不同,孔融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他对曹操的不满会直接给曹操说,明朝暗讽,一来二去,曹操就很讨厌他,两个人的梁子就正式结下了。而当时的孔融社会地位是远高于...
我们现在都承认养育恩大于生育恩,但也没到把生育恩完全忽略的地步。孔融酒后的这句话被曹操抓住了把柄,以不孝的名义把孔融全家处死。 🍀孔融的父母恩论是对是错,我不好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孔融本身是当时著名的大孝子。网传他杀兄弑母,有为孝道,明显是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