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殿,是北京孔庙的主体建筑,是元明清三朝皇帝祭孔行礼的正殿。历史沿革 宣德、嘉靖、万历年间曾进行修缮,万历二十八年(1600)殿顶改青瓦为绿琉璃瓦;清顺治、雍正、乾隆年间重修,清乾隆二年(1737)改为黄色琉璃瓦。建筑布局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元明清三朝皇帝祭孔行礼的正殿。殿内正中木龛置“至圣...
孔庙大成殿,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屋顶类型是为重檐歇山顶。 大成殿为曲阜孔庙的主殿后设寝殿,仍是前朝后殿的传统形式。前庭中设杏坛,此处原是孔子故宅的讲学堂,后世将它改为孔庙正殿。宋真宗末年,增广孔庙,殿移后,...
自清康熙帝始,历代皇帝即位,必亲临北京国子监“辟雍”讲学一次,称为“临雍”,并到孔庙大成殿悬匾一方,并要求各地文庙效仿摹制。沿至清末,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大成殿内已聚集了由康熙至宣统九代皇帝御笔木匾九方,依次题字各为:“万世师表”(康熙),“生民未有”(雍正),“与天地参”(乾隆),“圣集大成...
一柄刻刀在指甲盘旋,只见刀光闪闪,木渣纷飞,没一会儿,柱形的楷木上出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头”大形……1月22日,距离孔府、孔庙不足一公里的德圣楷木雕刻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褚德胜正在制作一支以孔庙大成殿前高浮雕云龙盘柱为原型的“龙柱”手杖。“手杖和龙柱都属于柱形,可以更好地将龙柱上的...
北流大成殿(又叫孔庙),位于广西北流市城区陵宁路0006号,始建于唐贞观三年,原址在城区登龙桥西面,后因火灾,兵毁几经迁移,明崇祯年间迁移到东门内今址,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建成大成殿、东西两庑、泮池、状元桥及棂星门等。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定北流大成殿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曲阜孔庙位于曲阜城区的中心,是我国祀孔庙堂中建造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又称至圣庙。建筑特色 孔庙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大成殿唐代时称文宣王殿,为五间,于宋天禧二年大修时,移今址并增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
孔庙的主殿,通常称为“大成殿”,是孔庙建筑群的中心。大成殿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其屋顶多采用重檐歇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象征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檐下斗拱交错,雕刻精美,既承托了屋顶的重量,又增添了建筑的艺术美感。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塑像或牌位,是孔庙中最为神圣的...
大成殿与月台的和谐统一,犹如白云托扶的天上楼阁,令人不禁心弛神往。 清代自康熙皇帝始,每一皇帝即位,照例要到国子监讲学,原讲学处为国子监内彝伦堂,乾隆49年(1784年)增建辟雍,讲学处改在辟雍,称“临雍”。然后在孔庙大成殿悬匾一方,有的皇帝即便不“临雍”,也要照例题匾悬挂。1912年清帝退位,民国建立。1916年遵...
大成殿最初在唐代被称为文宣王殿,共有五间。唐代的文宣王殿是曲阜孔庙大成殿的前身,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宋代。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根据《孟子》中“孔子之谓集大成”的语义,将文宣王殿更名为大成殿。宋代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孔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并将大成殿迁移到现今的位置,同时扩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