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入周问礼处,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历代礼乐制度方面的问题,这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仅见于《史记》等正史记载,也见于老子彩图(相传春秋末期)和汉画像砖。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碑楼。正中书“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九字。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河南府(治洛阳)尹张汉书丹、洛阳县(治洛阳)令郭朝鼎...
《孔子家语》问礼原文及译文 问礼 哀公問於孔子曰:「大禮何如?子之言禮,何其尊也.」孔子對曰:「丘也鄙人,不足以知大禮也.」公曰:「吾子言焉.」孔子曰:「丘聞之民之所以生者,禮為大.非禮則無以節事天地之神焉;非禮則無以辯君臣上下長幼之位焉;非禮則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婚姻親族疏數之交焉;是故君子...
鉴于本职工作需要,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便有了“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传说孔子问弟子南宫敬叔是否愿意跟自己一同前往西周,向老子问礼,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于是乎,师徒前往西周问礼。子曰:“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众所周知,老子擅长“道”...
那么本期,我们聊一聊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在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孔子和老子是两位具有代表性和开创性的人物。作为儒家与道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们都生活在春秋晚期,基本同处一个时代。老子,姓李名耳,另一名老聃,字伯阳。诞生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历乡曲仁里。作为我国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在周朝日渐衰颓的阴影下,礼乐制度如残叶般飘摇,孔子生活的时代正面临这一巨大的文化危机。深感痛心的孔子,内心燃起熊熊烈火,他知道必须寻找智慧的指引。听闻国都洛阳的典籍宝库中的史官老子深谙古今,孔子毅然决定踏上寻访之路。他带着满腔热血和期待,朝着洛阳的方向前进,只为向老子问礼,寻求那心中的答案。青春...
孔子问礼于老子 《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之,若是而已。”’《史记...
又称“孔子问礼于老子”或“孔老相会”是汉代画像石中的常见题材 这块发现于清末、民国时期的画像石 生动形象地还原了春秋末期 孔子向老子拜师的场景 画像石的画面分为两层 下层描绘的是胡汉战争 上层就是孔子见老子图像 画面左侧 孔子谦逊地弯着腰拱着手 虚心向老子请教 孔子身后刻有十名随从 其中戴着“雄鸡冠...
一、孔子向老子问礼的历史记载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
据《史记》、《左传》、《孔子家语》等古籍记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一生中曾先后多次向老子“问礼”。仅有据可查、有籍可考的,就有五次之多。 孔子第一次问礼,在洛阳,老子曾对孔子说:“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