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其中一篇较为知名的《孔子赞》(作者不详)的全篇原文: 孔夫子,圣中贤,德配天地人共仰。倡仁义,礼为先,教化万民心无疆。编六经,垂典章,文化瑰宝永流芳。杏坛上,传道义,弟子三千皆栋梁。 周游列,寻明君,欲施仁政安四方。陈蔡间,遭困厄,弦歌不辍志更昂。道不行,乘桴浮,海外传道梦难量。晚年归,修诗书...
清代吴高埈楷书《孔子赞》欣赏 清代吴高埈楷书《圣祖仁皇帝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拓本9开,有文字的共17面。内容:御制至圣五先师孔子賛、颜子賛、曾子賛、子思子賛、孟子賛。『楚王山书画院 』搜集整理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孔子赞 孔圣人,居阙里(1)。 依尼山(2),临洙泗(3)。 求真知,养浩气。 开儒教,惊天地。 崇大道,尚仁义。 尊贤者,重孝悌。 十五学,始为志(4)。 一生乐,终不弃。 著春秋(5),存宏议。 诗三百,无邪蔽(6)。 正雅颂(7),解周易(8)。 修礼仪,明伦理。 慕尧舜(9),轻私利。 宪文武(10),疗乱世...
【译文】孔子说:“周朝借鉴于夏、商两代,文化真是郁郁葱葱、丰富多彩啊!我赞同并遵从周朝的礼制。”【解读】在前面的第九章中,孔子提到了夏、殷(商)两代的礼制,它们虽然在当时的社会中有一定的保留和传承,但已经不再完全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在本章中,孔子明确表达了他对周朝礼制的认同和遵从,并...
许多人认为孔子只赞同曾皙的志向,但曾皙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看似不符合常理,却得到了孔子的认同。据考证,《侍坐》可能创作于孔子70岁返鲁后,他周游列国推行“行道救世”思想未成功,返鲁后又未被任用,深感怀才不遇。曾皙描绘的太平盛世景象,与孔子“以仁济世”“以礼治国”的理想相契合,触动了他的...
清代,吴高埈《圣祖仁皇帝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楷书,拓本9开,有文字的共17面。内容为:御制至圣五先师孔子赞、颜子赞、曾子赞、子思子赞、孟子赞。 吴高埈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和收藏家,他生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字汝霖,号云渠,江苏扬州人。他擅长各种绘画,包括人物、山水、花鸟、楼阁、器物等等,...
《孔子赞》书籍简介内容孔子赞千年儒学之光映照当代精神 一位身着布衣的老者行走在春秋列国之间,他的足迹踏过曲阜的杏坛,驻留过卫国的城郭,最终将仁爱的火种播撒在中原大地。这本《孔子赞》以独特的现代视角重新诠释千年儒学,如同穿越时空的明镜,既清晰映照出至圣先师的风骨,又折射出当代社会的精神渴求。 书籍主体分...
📘📖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孔子的音乐美学。孔子对《韶》乐的评价极高,称之为“尽美矣,又尽善也”。而对《武》乐,他的评价则是“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是歌颂舜的音乐,舜被公认为一位圣人。在尧的时代,禅让制度盛行,部落首长们为了大家的福祉辛勤工作。尧在挑选继承人时,听闻舜的德行和才能,便将...
圣贤赞▪孔子赞 (明..网上搜索“孔子赞”,有结果为“道冠古今_徳配天地_删述六经_垂宪万世_统承义皇_源启沫泗_报徳报功_百王崇祀”,经查询(明)陈凤梧《圣贤赞》四库全书影印版,发现”义“和”沫“有误,原文为”统承羲皇_源
在北京孔庙的大成殿南甬路东侧,有一块名为《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的碑,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而深远的故事。这块碑是康熙皇帝亲自下令制作的,由当时的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撰写,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正式立石。孔庙中院共有十一座御碑,而其中三座是康熙御制的,这块碑就是其中之一。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