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据《史记》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经过孔子整理删定形成了流传至今的《诗经》版本,又叫《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孔子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
孔子,明秋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当时社会最博学的人之一,被世人成为孔圣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相传孔子手下有弟子三千人,贤人弟子有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有列国十四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
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为文艺有修身成人的作用,如“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是干政的必要条件,如“颂《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明确提出论诗的标准“思无邪”,认...
兴者,感发意志,文学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向往;观者,观风俗之盛衰,从文学作品里可洞察社会风貌的变迁;群者,群居相切磋,它是人们交流思想、增进情感的媒介;怨者,怨刺上政,文学也可成为批判不良政治的有力工具。 2.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虽是在论为人的准则,但也可...
文学常识-孔子 孔子 原名: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 身份: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未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后世封建统治者或儒生尊称其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代表作:“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易经》《春秋》,由孔子整理而成)、《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即语录体散文集及《五经》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
孔子对于文学的社会作用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提出“兴、观、群、怨”说,认为文学作品具有感染力,能“感发意志”;可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能够“群居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砥砺;以及可以“怨刺上政”,促使政治改善。孔子的这一思想,强调了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密切关系,将文学视为一面反映社会政治状况、...
在现代语境下,重新思考孔子诗教的文化内涵,对于新礼乐文化的建构具有启示性意义。孔子诗教是在周代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下重建礼乐文化的重要环节,其文化内涵的核心在于文化生命的自觉。在发生学层面,孔子诗教扭转了周代诗教的外在规范,转而诉诸人的内在本性,通过对人的生命意识的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