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孔子(前551-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周游列国,到处游说诸侯,晚年回到了鲁国从事讲学。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倡导“有教无类”,这一口号的提出不仅使“私学”走向了兴盛,而且为战国社会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孔子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公元504年,孔子遇到了一个叫做阳虎的人,阳虎在鲁国掌握了大权,孔子很看不惯他,但是阳虎很是欣赏孔子,所以就提拔了孔子,孔子的仕途越来越顺,几年之后,竟然当上了宰相的职位,这个时候鲁国国内有一个人,叫做少正卯,少正卯想要改革,使国家变得富强,但是孔子知道后,直接把少正卯给杀了,不过孔子这个极端的做法也使得...
出生顺序是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老子:公元前570年左右生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 孙子:公元前535年左右生专 墨子:公元前468年~前376年 孟子属:公元前372年—前289年 庄子:公元前369年—前286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大爆发的一个年代,各类思想学派在这一时期形成,出现了百...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商鞅是战国时期的人(约前395年—前338年),庄子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约前369~前286年)
当时孔子才气已经名满鲁国,国君亦有耳闻。孔子婚后一年,大约20岁左右,妻子给他生了个儿子。鲁国国君听闻孔子喜得贵子,派人送上一条鲤鱼表示祝贺。孔子便给儿子起名单字鲤,字伯鱼,以答谢国君厚赐赏识。国君器重,国人看重,孔子前程一片大好之时,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据《左传》,鲁昭公十七年(前...
《论语》十二章孔子(前551 —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孔子求教 一次,孔子(前551—前479年)带着弟子子贡、子路等人去陈国。当时正值春日,桃红柳绿,师生几人一边赶路,一边观赏沿途风景。就在路过一片桑林的时候,他们看见一位年轻的姑娘正在那里采桑叶。孔子诗兴大发,顺口吟了一句诗:“南枝窈窕北枝长”,话音未落,就听到那位采桑姑娘吟道:“夫子行陈...
孔子是最早的,其次是老子,接着是曾子,然后是孟子,最后是庄子。详细解释如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被称为“万世师表”。孔子的主要著作是《论语》,强调了仁、义、礼、智等核心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生活在孔子的...
唐太宗下诏,天下皆建庙祭孔,追认孔子为先圣;后周太祖郭威下称孔子为百代帝师,从此,帝王祭孔执弟子礼;明朱元璋时,学庙结合,或前庙后学,或右庙左学。现存“四大孔庙”为曲阜、北京、南京和吉林孔庙。 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现存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逝世。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主张“仁爱”和“礼治”,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学习和实践“礼、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