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删诗说是关于《诗经》的编辑的一种重要的说法,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到了孔子,删定为三百五篇。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教材认为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即司马迁认为《诗经》是孔子以儒家理想作为编辑标准而形成的“精选本”。但是唐代孔颖达主持编撰的《五经正义》最早对司马迁的“孔子删诗说”表示怀疑,认为先秦典籍中,所引《诗经》以外“逸诗”数量相...
孔颖达表示孔子不会删去如此多的诗篇,但并未直接否定孔子的“删诗”行为。历史上支持“删诗说”的学者包括欧阳修、程灏、王应麟、马端临、顾炎武、赵坦、王崧等人,而反对“删诗说”的学者则更多,有郑樵、朱熹、吕祖谦、叶适、朱彝尊、王士祯、赵翼、崔述、魏源方玉润等。现代的主要反对者有梁启超、胡适...
所以孔子有没有将三千首《诗》删为三百篇;孔子有没有定过《诗经》的顺序,仍然是孔子删诗说中的两个大问题。“四始”只是论风雅颂的开篇问题罢了。其实说现存佚诗很少,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以现存古书为古人所见全部古书的思维方式作为预设(或者条件),受辑佚工作的影响,压制了“古书佚失观”。由现在出土的...
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司马迁。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提出了“孔子删诗说”。这一学说被普遍认为是关于孔子与《诗经》之间关系的最早论述。接下来进行 一、司马迁的提出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司马迁提到了孔子对《诗》的整理工作,这是“孔子删诗说”的最初来源。他认为孔子从众多诗歌...
司马迁认为是孔子将古《诗》三千余篇删至305篇。 孔子删诗说影响很大,唐代陆德明,宋代欧阳修、王应麟、马端临、邵雍、清代顾炎武等皆据此发挥解说。 此说存在许多难以解释的地方,逐渐引起后来学者的怀疑。首先提出怀疑的是唐代的孔颖达,之后宋代的朱熹、叶适,清代的崔述、朱彝尊、方玉润,近代的魏源、梁启超以及当代的...
C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分析:“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著的《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
1、“删诗”指的是春秋时期,诗歌是很多的,据司马迁说有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集,就剩下了305篇。2、“删诗”问题是《诗经》学史上的一大公案。唐代以前没有什么争论,但是,从唐代一直到清代大致上争论了1000多年,直到近当代,大家才基本上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孔子的“删诗”...
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司马迁。“删诗”指的是春秋时期,诗歌是很多的,据司马迁说有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集,就剩下了305篇。扩展资料:“删诗说”历来存在争议。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教材认为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