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晕,病名。指妊娠中、后期,出现头目眩晕,视物不清,甚或不省人事,顷刻便醒,醒后复如常人者,称为子晕。见于《叶氏女科证治》卷二。亦名儿晕、子眩、妊娠眩晕。多因平素气血虚衰,孕后聚血养胎,气血更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所养而眩晕;或因平素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孕后血聚养胎,阴血益亏,阴不...
1.阴虚肝旺 素体阴虚阳亢,孕后血聚养胎,阴血更感不足,肝阳更亢,扰于清窍而致。 2.脾虚肝旺 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聚;又因脾虚血少,肝失濡养而致肝阳上亢,发为子晕。 3.肝郁痰滞 平素抑郁挟痰湿,孕后气机升降受阻,痰湿中阻,清阳不升,而为子晕。 【诊断要点】 1.根据妊娠中、晚期出现以眩晕为主的...
1、阴虚肝旺:素体阴虚阳亢,孕后血聚养胎,阴血更感不足,肝阳更亢,扰于清窍而致。 2、脾虚肝旺: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聚;又因脾虚血少,肝失濡养而致肝阳上亢,发为子晕。 3、肝郁痰滞:平素抑郁挟痰湿,孕后气机升降受阻,痰湿中阻,清阳不升,而为子晕。 【诊断要点】 1、根据妊娠中、晚期出现以眩晕为主...
子晕是阴血素虚,肝阳偏亢,或脾土受侮,健运失职,水湿泛溢所致,营血不足,复因妊娠胎体渐长,阴血益亏,肝失滋养,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成。故治疗以平肝潜阳为要[方剂汇www.fane8.com],同时辨别阴虚、脾虚分而治之。 若阴虚阳亢者,治宜滋阴养血,平肝潜阳,常用方杞菊地黄丸,药用枸杞、菊花、生地、山萸肉...
子晕 查看更多 葛根四物汤 熟地黄1钱,当归1钱,川芎1钱,白芍1钱,葛根8分,秦艽8分,防风8分,牡丹皮6分,细辛3分。子晕。妊娠七八月,由血虚阴火炎上,鼓动其痰而眩晕者。 查看更多 子晕-《竹林女科证治》 妊娠七八月,忽然卒倒,僵仆不省人事,顷刻即醒,名曰子晕,宜葛根汤。亦有血虚、阴火炎上,鼓动其痰而...
子晕常见于妊娠中晚期,以头晕目眩,甚则昏眩欲厥为主要症状。可见于西医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引起的眩晕。诊断时需详询病史,明确病因。子晕常为子痫前期表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控制和预防子痫的发作,必要时需配合西医治疗。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针对其肝阳上亢,易于化火生风的...
子晕,又称为妊娠眩晕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一部分,在中医学中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出现的一系列以头晕、眼花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主要临床表现有: 1. 头晕:患者常感到头部昏沉不清醒,或者感觉周围事物旋转不定。 2. 眼花:视力模糊或眼前发黑,严重时可能出现短暂失明现象。
子晕,中医:子晕的功效与作用,子晕介绍及知识点,中医大辞典。病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指妊娠眩晕。平素血虚,孕后血聚养胎,孕至七、八个月阴血愈虚,不能上荣清窍,以致虚火上炎,鼓动其痰,或因
妊娠中、晚期出现头目晕眩,或伴浮肿,血压升高,称为“子晕”。往往是子痛的先兆阶段。如果子烦与子晕同时出现,提示病情较为严重,但尚未发展到子痛阶段。 【中成药】 1、杞菊地黄丸: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阴虚肝旺者。 2、羚羊角粉:每日2~3次,每次0.3克,吞服。用于肝阳头痛较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