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笔下的镜湖,广阔无垠,绵延三百里,菡萏荷花在这片碧波中竞相绽放。五月,是西施采莲的繁忙时节,若耶溪畔,人潮涌动,争睹其容颜。采莲归来的西施,心系越王宫,不等月色朦胧,便匆匆返程。解读子夜四时歌 《子夜歌》是乐府的吴声曲辞,包含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歌谣。据《唐书·乐志》记载,这首歌曲...
子夜吴歌·夏歌 镜湖辽阔三百里,菡萏绽放荷花香。五月西施采莲忙,若耶溪畔人如潮。回舟不待皎洁月,已归越王华丽家。赏析子夜四时歌·夏歌 李白笔下的镜湖,广阔无垠,绵延三百余里,菡萏荷花竞相绽放,芬芳四溢。五月时节,西施踏入这片美景,采莲的身影在若耶溪畔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引得观者如潮涌动。然而,...
《子夜夏歌》是诗人曹家达创作的一首诗。作品原文 扁舟向何处,杳霭桥头渡。旧时马缨花,化作吴侬树。(江阴乡人以马缨花为吴侬树。)作者简介 曹家达(1867~1938)字颖甫,又字尹孚,号鹏南,晚号拙巢。江苏江阴人。早年习儒,兼及诗文,光绪乙未年(1895)就学于南菁书院,有“诗文大家”之誉。光绪壬寅年(...
李白笔下的镜湖,广阔无垠,绵延三百里,荷花盛开,满目生香。五月时节,西施曾在此采莲,引得人潮汹涌,若耶溪畔,观看者络绎不绝。然而,西施的回舟之旅并未等待皎洁的月光,便匆匆归入了越王宫中,她的故事,也在这里,翻开了新的一页。解读子夜四时歌 《子夜歌》是乐府中的吴声曲辞,包含春歌、夏歌、秋歌和...
这里选的是《子夜夏歌》 中的三首。第一首: “含桃已中食,郎赠合欢扇。深感同心意,兰室期相见。”小诗首句在诗中起比兴作用。诗中所言“含桃”即为吃桃; “已中食”就是符合胃口,美美享受了一顿。诗人出自民间,用民间常见食物比兴,亦可从侧面表明,这首诗表现的是一个寻常百姓家女子的初恋...
子夜夏歌其一 〔李孙宸〕 〔明〕 水榭施华妆,晚风透枕凉。 不辨荷花气,只道郎汗香。 春夜过宁海寺 〔朱朴〕 〔明〕 斜日流辉散夕阴,系舟垂柳一莺吟。 数峰春翠寺门迥,三月落花溪水深。 浮世梦中仍作梦,出家心了更何心。 道人解得尝茶癖,乞与清风一洒襟。 子夜春歌其四 〔李孙宸〕 〔明〕 采花过春...
李白的《子夜吴歌》共四首,分咏春、夏、秋、冬四季。第二首《夏歌》写夏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
一日一诵:《子夜夏歌》 子夜夏歌 [唐] 李白 子夜夏歌 来自读小库 00:0000:30 镜湖三百里, 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 归去越王家。 释义: 镜湖周围三百多方里,菡萏慢慢地开放变成荷花。五月里,西施到湖边来采莲,人们争看西施,把若耶溪畔都阻塞了。啊!你不必辛苦采莲,等到月亮...
子夜夏歌二首 公鼐〔明代〕 青莲如华盖,明珠朝露鲜。风来荷盖侧,珠亦不成圆。 完善 公鼐 明山东蒙阴人,字孝与。公家臣子。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泰昌时,累官国子祭酒。熹宗立,进詹事府詹事。疏请将光宗事迹于实录外别为一录,不许。天启初,迁礼部右侍郎。见魏忠贤乱政,引疾归。后被劾落职闲住卒。崇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