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贾氏说林》还记有子产与金水河的故事:“子产死,家无余财,子不能葬,国人哀亡。丈夫舍玞佩,妇人舍珠玉以赙之,金银珠宝不可胜计。其子不受,自负土葬于邢山。国人悉辇以沉之河,因名金水。”人们为了表达对子产的怀念和感激,捐赠金银珍宝作为子产的丧葬费。子产的儿子不愿意接受百姓的财物,百姓便把...
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是郑穆公之孙。01、出身贵族,见解独特 子产身份高贵,他的祖父是郑穆公。子产是郑国公子发的儿子,因为是贵族出身,所以也就有了入仕的资格。他学识广博,才能卓著,年轻时就显露出才华和见识。公子发曾领兵入侵蔡国,并俘虏了蔡国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对子产的评价也很高,他对弟子说:“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不仅如此,子产为政期间,努力继续加强与魏国的关系,而且子产并不是一味的讨好魏国,在与魏国的交往中,子产保住了郑国的地位与尊严,连赵国元帅赵武也很尊敬子产。当然子产收...
清朝学者王源更是称赞他为"春秋第一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学者孔子,也赞扬他"足以为国基",乃"古之遗爱也"。也有人将子产比作是郑国的管仲,称"《春秋》上半部得一管仲,《春秋》下半部得一子产"。齐桓公正是在管仲的辅佐之下,才成就了春秋第一霸,将子产与管仲相提并论,可见子产的影响力之大。子产出生...
在人性上,子产提出了人性的趋善避恶的思想,子产说:“无欲实难。” 他意识到人性“趋利”的一面,所以利用赏来推动事情发展,他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他认识到人性有“避害”的一面,对人性的理解带有法家思想的色彩。在法制上,子产出台了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律,称之为“铸刑鼎”,将...
子产(?—前522),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春秋时郑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贵族,是郑穆公的孙子,子国的儿子。因公子之子称公孙,所以又称公孙侨。 一、众怒难犯 专欲难成 子产学识广博,才能卓著,年轻时就显露出才华和见识。郑简公元年(前565年),他的父亲子国率领军队进犯楚国的附庸小国蔡国,获得大胜。郑国人张灯...
《子产不毁乡校》是出自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的一篇历史散文。该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
第一,孔子晚年“作《春秋》”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左传》是根据孔子向七十子传授《春秋》的课堂讲义编辑而成的传记。任何一位通读过《左传》的人都很清楚,子产是《左传》中记载得最为详细的春秋时期卿大夫(其次是晏子),而且都是从正面角度记载他的嘉言善行。 第二,子产也是《左传》中得到孔子评语最多...
子产(一) 郑州金水河,我没去过,关于它,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执政——子产。 公元前536年3月(阴历),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 (我觉得这个人,这一年份,这一月,值得每一个人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