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训义》曰:由夫子之言观之,则伯牛之贤可知,而君子之言命者亦可见矣。人尽而后归之天,性尽而后安之命。自非伯牛,则疾病夭折之至,方当以之自省,而岂可徒诿之命哉?修身以俟命,身之不修而言俟命,自弃而已矣。 《论语稽》曰:人生穷通寿夭...
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天选之子”,时代让二本学生这个群体不再隐入尘烟,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议题。二 社交媒体上有一句流行语:骆驼祥子到死都认为,过得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这句话有其褊狭之处,尤其是当网民将其用作批判资本时。但是,在二本学生这个议题上,这句话却具有穿透性的解释力。《去家访》...
”朱子君视之说,不很靠谱,无非是以朱子自己的朝代和风气而理所当然地想夫子的时代。李炳南先生《论语讲要》:伯牛,即孔子弟子冉耕,得恶疾,孔子前往慰问。伯牛家人因其恶疾,不愿孔子进病人之屋,故隔墙从牖见之。孔子自牖执伯牛之手,曰:如此好人,何罹如此恶疾,无此理也,是天命耳。伯牛是因这场病就...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译文: 君子的学习一定是喜爱问的。问和学,是相互辅助地进行的。不学就没有用来获得疑问的方法,不问就没有用来增广知识的方法;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正喜爱学...
以为”的一种特殊形式。可译为:认为。“之”是他称代词,在原文“异之”中构成复指前置宾语,这里的“异”是代词,“其他、别的”的意思;同样,在原文中“之”也与“由与求”构成复指前置宾语。“由”和“求”是人名,孔子的弟子。原文的大意为:我以为你问别人呢。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啊?“...
II在《论语》中,当子路提出“君子亦有穷乎”这个问题时,孔子以“君子固穷”答之,这个回答固然高明,但仔细想来,却是严重地“答非所问”的。 只不过,对于这同一事件,在《孔子家语·在厄》中,子路的困惑却被表述为:“昔者闻诸夫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之久矣,奚...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翻译:“我以为你问别人呢。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啊?”“以”:以为,名词。“之”:的,实词。这句话提到了四个人:吾是孔子子:指季子然。 因为这句话前面是季子然向孔子问的一句话。由:指仲由;求:指冉求。因为季子然问孔子,仲由和冉求这两个人可...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我以为你问别人呢。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啊?” 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异之问”中代词“之”复指前置宾语“异”,“由与求之问”代词“之”复指前置宾语“由与求”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
当时冉求和仲由(就是子路),在那里给他们家做家臣,季子然就问孔子,说这两个人『可谓大臣与』,他们可以说是大臣吗?孔子先没有回答他俩是不是可以说是大臣,他说,『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吾以子」这个子,就是指季子然。子都是尊称,像我们现在讲的先生,就是...
翻译下面文言文 季子然⑴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