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在姜及姜螟的寄主作物收获后,将遭受虫蛀的断枝、枯叶以及被害苗等清除出田外,进行烧毁或沤肥处理。同时,彻底消灭田间及周边地带的杂草,以降低虫源数量。生物防治:引入赤眼蜂进行防治,每亩田地释放1万至3万头蜂卵。在姜螟产卵的初期、高峰期以及末期,分别放蜂一次,这样可以使虫卵的寄生率提...
姜螟的生活习性 01 生活史 姜螟一年发生多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0203 繁殖与生育 成虫产卵于寄主植物的叶背,孵化后幼虫直接钻蛀取食寄主植物的内部组织,造成严重损失。幼虫有背光性,白天潜伏在叶鞘内,傍晚开始活动取食。天敌与生态 姜螟的天敌包括寄生蜂、寄生蝇等,这些天敌对控制姜螟的数量起到一定的...
1.药剂防治 生姜姜螟对多种农药有较强的抗药性,针对其防治需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合理施药。常用的防治药剂有吲哚菜酯、辛硫磷、氧基氯苯菊酯等。施药时间应该在姜螟危害期和幼虫寄生期,因此应该在生姜发芽期时进行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生姜姜螟的危害情况,以选择最佳的药剂和施药时间。 2.生物防治 生姜姜螟虫卵和蛹的...
一、发生规律 姜螟在我地一般每年发生3-4代,集中危害期正好与姜株的旺盛生长期相吻合。幼虫转株危害,最后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茎杆内越冬。姜螟主要以幼虫取食为害,幼虫孵出2-3天即可从距地面1-5cm高处叶鞘与茎杆缝隙或心叶处侵入,且侵入处有明显的钻蛀孔洞。幼虫钻入后即向上钻蛀取食,造成茎杆空心,使水分营养...
1、发生规律:姜螟主要以幼虫取食为害,幼虫孵出2-3天即可从距地面1-5厘米高处叶鞘与茎杆缝隙或心叶处侵入,且侵入处有明显的钻蛀孔洞。幼虫钻入后即向上钻蛀取食,造成茎杆空心,使水分营养运输受阻,被害叶片成薄膜状,且残留有粪便,叶片上有不规则的食孔,茎和叶鞘常被咬成环痕。苗期受害后上部叶片枯黄凋萎或造...
姜螟也叫玉米螟,是危害生姜的主要害虫,它的食性很杂,危害时以幼虫咬食嫩茎,钻到茎中继续危害,故又叫钻心虫。姜螟咬食生姜植株后,造成茎秆空心,水分及养分运输受阻,使得姜苗上部叶片枯黄凋萎,茎秆易于折断。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把收获后遗留在田间被虫蛀的断株、枯叶等清理干净,集中烧毁。②剥...
1、发生规律。姜螟在我地一般每年发生3-4代,集中危害期正好与姜株的旺盛生长期相吻合。幼虫转株危害,最后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茎杆内越冬。 2、防治措施。农业防治为加强田管,在收获后或整地前,把虫蛀的断株、枯叶等遗留物清理干净并集中销毁;大田生长期内发现虫害株后,可将其相关叶或地上茎剥除掉并销毁。化学防治...
防治姜螟方法如下:(1)清洁田园。姜收获后,将其断枝、枯叶及杂草清除干净,集中烧毁。(2)药剂防治。叶面喷施50%杀螟松乳剂500~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1000倍液,从6月初开始每隔7~10天喷1次,也可用以上药液注入地上茎虫口。防治...
姜螟和姜蛆防治与治疗1.简介姜螟和姜蛆是常见的姜根虫害,它们会对姜根造成严重的损害。本文将介绍姜螟和姜蛆的特征、危害和常见的防治和治疗方法。2.姜螟和姜蛆的特征•姜螟成虫为小型飞蛾,翅膀呈灰褐色,前翅有淡黄色或棕色花纹。•姜蛆是姜螟的幼虫,体型较小,白色半透明,长度约为1.5-2.5厘米。3.姜螟和姜蛆...
41.如何防治姜螟? 姜螟又名“钻心虫”,食性很杂,除生姜外,还危害玉米、高粱、甘蔗等作物。 (1)危害症状:幼虫孵化2~3天后,便从叶稍与茎秆缝隙或心叶侵入,咬食嫩茎和叶片,使茎空心,叶片呈薄膜状,在伤处残留粪屑。叶片展开后,呈不规则的食孔,茎、叶鞘常被咬成环痕。生姜植株被姜螟咬食后,造成茎秆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