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 [ shǐ zuò yǒng zhě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hǐ zuò yǒng zhě ] 俑:古时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人偶。最早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劣风气或行径的人。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始作俑者 shǐ zuò yǒng zhě 成语解释: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该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篇,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谴责第一个制作人俑来陪葬的人。后人引申其义,往往以“始作俑者”来比喻第一个做某种坏事的人或开某种恶劣风气的人。出处 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出自《孟子·梁惠王》。常见释义 后人引申其义,往往以“始作俑者”来...
始作俑者的一个小举动,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成语词典:始作俑者 自始至终zì shǐ zhì zhōng:从开始到结束:大会~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装腔作势zhuāng qiāng zuò shì: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不要靠~来吓人。
将这个意图“反接”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对这八个字的解读,应该是:最开始作俑的人,断子绝孙(无后)。 这个解读,或许是公共层面上最权威或说最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基于这个解读,“始作俑者”所指代的,可以说成是“第一个做某种坏事的人或恶风劣俗的创始者、首倡者”。反正,搜索引擎查到的,基本就...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到底是几个意思?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句话的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中记载,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实际上就是魏惠王)谈论治国之道,他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就说孔子曾经说过:“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据有心人查证,孔子应该没有说过这句...
郭沫若赞同朱熹的观点,认为陶俑出现在人殉之前,而孔子因人殉太过于残忍迁怒于作俑者,便有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咒骂那些最开始用陶俑殉葬的人,必定无后。执从看法的人,大概是自己本不知此话何意,又想维护孔子的形象,才故意把陶俑和人殉出现的时间做了改动。现阶段的考古学,对于陶俑和人殉出现时间...
用孟子的话来解释就是:用木棒、刀子杀人就是人殉,用政治带着野兽食人就是俑徇,都是杀人,而“率兽食人”更具迷惑性,不仁的当政者就是发明这种杀人方式的始作俑者。所以,孔子和孟子三句话不离老本行,还是在谈“仁”。他们心目中的“仁”绝不是说教,而是一种政治理想,更是对那个战乱频发、百姓流离失...
从这段话来看,人们都理解成第1个用俑来作陪葬的人,应该是得到报应,断子绝孙,不得好死,也就是说,第1个用俑的人千夫所指,但和让百姓饿死的当政者来说,谁又该承担责任呢?所以,我认为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始作俑者”并不单纯指责第1个用俑作陪葬的人,当然,始作俑者固然可恶,但始作俑者是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