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宗钞》:十六观行..知礼乃根据《观经》及智顗之《疏》所述,将初“落日观”,配对“下品下生”,以智顗《疏》云:“为除疑心,灭五逆罪,下辈自论”,故日观想成,是下下品;第二“水观”想水成冰,配对“下品中生”;第二“水观”与第
《妙宗钞》:三辈九品..《妙宗钞》则依伏断烦惑之浅深,而大分三辈:所谓随修忏糼力,若至三贤,能破见思二惑,皆上三品;若至十信,已能伏惑,入中三品;若全未伏,属下三品。今依《经》文所示,及《疏》、《钞》所判,分别列表如上如上表
妙宗钞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书名)宋四明尊者,释天台之观经疏题为妙宗钞。自序曰:‘上顺妙宗,略消此疏。’更多:https://www.bmcx.com/
有人认为《观经妙宗钞》太过圆妙,不适合初心或不通教理者修学。利益不如就事相解释者,更能普利群格。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中有云:“曩一僧谓予曰:“佛示西方,本为普利诸根,远超生死,是易行道。而知礼法师纯以台教精深观法释之,使易反成难,失如来曲为凡夫本意。”此论亦甚有理。今思之,...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在佛典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观无量寿佛经》的深入注释。该书不仅详尽解释了经文含义,还融合了天台宗的思想精髓,展现了净土法门的微妙观法,启迪信众智慧,帮助修行者明了净土修行的正确路径,进而安心念佛,积累往生资粮,最终实现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望。
《妙宗钞》思想的价值.. (一)就十六观判归圆三观之论言: 知礼主张以“圆妙三观”为能观,以“十六观境”为所观,而建立“约心观佛”的俢法。一方面既料简有别于《大品般若》之直观一念阴识妄心为不思议境(《摩诃止观》准此),及《
此十六种观,事有前后,观有浅深;然知礼《妙宗钞》禀承智者撰《疏》之旨,却将十六观统判归于于圆教之不思议妙观。其于<钞序>即标云: 观者,总举能观,即十六观也。无量寿佛者,举所观要,摄十五境也。……能观皆是一心三观,所观皆是三谛一境……是故今观若依若正,乃法界心观法界境,生于法界依正色心,...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四 天台智者大师 说 宋四明沙门知礼 述 (癸)二、请式 【经】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 【疏】悲泣雨泪,望佛哀怜。遥向佛礼,前已礼竟,今复重礼,表己殷勤。 【钞】科云请法,即法式也。 (辛)三、因请往赴,分二:(壬)初、分科;二、随释。今初 ...
又称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观经疏妙宗钞、观经妙宗钞、妙宗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知礼的时代,受唐末五代战祸之影响,佛教教学萎顿不振,天台宗分裂为山家、山外二派。属于山家派之知礼于本书随文解释天台智顗之观经疏,针对山外派之异议,倡导即心念佛之义,并倡色、心双具之说。本书刊行后,引起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