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刻本《契丹藏》,《辽藏》或称《契丹藏》,前人著录不祥。历史沿革 辽重熙七年(1038,北宋景祐五年)建西京(今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藏《藏经》579帙。又宜州(今辽宁义县)厅峪道院,建佛宫,置《藏经》5048卷。据此,可知《辽藏》卷帙繁重。而《东文选》卷一百十二高丽僧密庵《丹本大藏庆赞疏》云:...
历史民族史> 契丹藏 “契丹大藏经”简称,又简称为“丹藏”。契丹王朝时期刊刻的汉文大藏经,故名。自辽圣宗统和年间(983—1012)始,至辽道宗咸雍四年(1068)前后印成于辽南京(今北京),从藏经史看,仅晚于北宋四川益州(今成都)所雕刻的“开宝藏”(全藏久佚,只单本流传),早于国内其它藏经。共579秩。1974年7...
南京(今北京)清水院、易州涞水县金山演教寺均有收藏。金代刻印藏经曾借用部分辽代雕版。契丹藏传入高丽,装为二百函,一千册。高丽曾据以与宋藏、高丽藏对照校勘,印成新雕丽藏。契丹藏久逸。1974年在山西应县辽代木塔四层佛像腹内发现,存十二卷,同时发现辽刻佛经三十余卷。
这部藏经在过去并未被发现有印本流传。然而,一个重要的发现发生在1978年,当时在修理山西应县的木塔过程中,意外地在塔中发现了50轴残卷。这些图卷轴本的版式特征是每版分为24行,每行的字数不固定,大约在15到18字之间。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经卷的行数较为整齐,例如《大法炬陀罗尼经》卷13...
《辽藏》或称《契丹藏》,前人著录不祥。辽重熙七年(1038,北宋景五年)建西京(今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藏《藏经》 579帙。又宜州(今辽宁义县)厅峪道院,建佛宫,置《藏经》5048卷。据此,可知《辽藏》卷帙繁重。而《东文选》卷一百十二高丽僧密庵《丹本大藏庆赞疏》云:“念兹大宝,来自异邦,帙...
吐鲁番博物馆所藏《契丹藏》佛经残片考释[1] ——从《囉嚩拏说救疗小儿疾病经》看《契丹藏》传入高昌回鹘的时间 内容提要 吐鲁番博物馆藏汉文印本佛典主要刊布在《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汉文佛教典籍》一书中,通过对这些印本的考察,从已定名及未定名印本佛典中又比对出几件《契丹藏》佛经残片。对其中新发现的...
其次,通过与高丽等国的文化交流,《契丹藏》影响了东北亚地区的佛教发展,促进了佛教文化的国际交流[^2^]。最后,尽管《契丹藏》原本已经失传,但在山西应县木塔等地发现的残卷,为研究辽代及整个东北亚地区的佛教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3^]。 综上所述,契丹大藏经不仅是一部佛教经典集成,更是一部蕴含深厚...
契丹藏 摘自:中国百科全书(佛教篇) Qidanzang更多:https://www.bmcx.com/ 约在辽兴宗(1031~1054)时开雕。又名辽藏。它在《开宝藏》天禧修订本的基础上增收了《华严经随品赞》、《一切佛菩萨名集》、《随愿往生集》、《释摩诃衍论》、《大日经义释》、《大日经义释演秘钞》、《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
做家务清晨洗漱 听播客,上小宇宙!点击下载 《佛印》 10分钟·3年前 60 · 0 《契丹藏》的印刷地,在北京西山大觉寺;它的准确规模,寺中留有碑文——五千七百九十卷,五百七十九帙。 【大藏经】121课笔记 在小宇宙打开 00:00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