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木匠,我不是个合格的木匠,在当时来说,但是我是夹边沟农场木工组的元老,人熟,所以我总是能搞到点吃的:给蔬菜队修农具,我从菜地里拔些胡萝卜来,吃时分给他一些。到磨坊干活我就偷些面来打糊糊,也分给他一点。我在夹边沟有一件特殊的工作:夹边沟农场近两千右派吃饭,有两个大灶,基建队一个大灶,农业队一...
夹边沟是一个地名,位置在甘肃省酒泉市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张仲良主政甘肃六年间之所以评价争议很大,除了“引洮工程”之外,和夹边沟也有很大的关系。夹边沟在上世纪中叶曾是一个劳教农场,行政名称为甘肃省第八劳改管教支队,俗称“夹边沟劳教场”。这里地处祁连山下,沙漠边缘,风大沙多,农田几乎全部盐碱化,只有芦苇能够...
夹边沟本是村名。村子的一边是古长城,当地人叫“边墙”;另一 边是排洪沟,因此叫成夹边沟。1954年,甘肃省劳改总局在夹边沟村龙王庙的原址上开办国营劳改农场,后来改为就业农场。1957年11月16日,张掖专区机关来的48名“右派”为劳改农场第一批劳教犯人,在此后的3年中,夹边沟农场成为接纳甘肃省“右派”的劳教农场。
编者按:从历史来看,夹边沟事件的发生,既有自然环境恶劣和灾害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责任的主观原因,更要看到夹边沟事件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在夹边沟事件中,当时的地方党委和政府及个别领导应负主要责任,党中央在发现问题后对有关领导和机构进行了处理,并对相关人员和当地...
《夹边沟观后感》 看了《夹边沟》这部作品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刚开始看的时候,就觉得一种压抑的氛围扑面而来。看到那些知识分子被下放到夹边沟农场,我感觉他们仿佛被丢进了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他们原本有着自己的知识才华,却在这里遭受着饥饿、寒冷与高强度的劳动。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在农场里为了一口食物挣扎...
《夹边沟观后感》 看《夹边沟》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极其沉重的。从影片一开始,那种压抑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看到那些被送到夹边沟的人们,他们大多瘦弱憔悴,眼神里透着迷茫和绝望,我就感觉非常难受。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住的地方,那些简陋破旧的房子,感觉风一吹就会倒掉,里面的人们挤在一起,仅仅是为了一点生存的空间...
夹边沟,不是夹皮沟,夹皮沟是东北那嘎达的,《林海雪原》里的地名。夹边沟,位于甘肃酒泉的戈壁大漠,是一个劳改林场。1957年到1961年,有3000名右派被囚禁在这里劳动。到1961年1月,上峰紧急召回这里的右派时,只有四百多人活着离开,其余全部饿死病死。 夹边沟现状。这些窑洞就是当年夹边沟劳改右派的“宿舍”。
4月17日,甘肃省酒泉市总工会和肃州区总工会联合组织15名劳模工匠代表和机关干部共计60余人来到酒泉夹边沟林场开展“劳模林”植树活动,为最美酒泉增添新绿。植树现场,晴空万里。劳模工匠代表与工会干部三人一组、五人一圈,分工合作、干劲十足,有的挥锹铲土,有的扶正树苗,有的培土浇水,一棵棵树苗在“劳模林”...
说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群无辜的人被送到了夹边沟这个荒凉的地方。你说这夹边沟啊,听起来就像是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荒无人烟,风沙漫天。那些人啊,到了那儿,简直就是从天堂掉进了地狱,日子苦得没法说。 他们得干着最重的活儿,吃着最差的饭。那饭啊,说是饭,其实跟猪食差不多,稀得能照见人影儿。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