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山村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永固镇,该村主要经营金太阳杏等的种植、销售。目前,拥有社员200余人,分布在永固镇夹山村各自然村中。主要由种植大户、运销大户组成。有生产基地三百余亩,南邻山坡,北傍水库,自然条件相当优越,种植出的金太阳杏属无公害、绿色食品,成为附近淮北、徐州一带的畅销产品。
他们无意中发现了低温物理破壁技术,经低温处理后的香椿味道更好,夹山村正满怀信心做好香椿经济这篇大文章。 据村中老人讲,夹山村面积约9.7平方公里,村里的树一半以上是香椿树,百年以上的大树随处可见,三百年的老树也比较多,很多年前,还曾经有三四人合抱的老树,可惜上世纪70年代已被人砍伐。香椿“全身是宝”,椿芽...
夹山村现有村民221 户,605 人,以段、吴为大姓,约占全村人口的50% 以上。据老人回忆,窦姓为最早迁徙户。 夹山村在清初属淄川县管辖,清乾隆十八年(1753)属博山县西北路,至1948年划归淄川县,1951 年属博山县第二区,1958 年9 月成立人民公社,夹山庄划归淄川区...
夹山村是淄博市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村南“风门道”,过去是博山、淄川、章丘、莱芜四县分界,是淄博和莱芜广大地区的制高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设博山县夹山办事处于此,现故址尚存。设一村民委员会。206户,748人。耕地1,120亩 - 八岐山下(赵)于202408
夹山村位于乡政府驻地石门西南六公里。地处山区,南靠大岭主峰双嘴山。夹山村是淄博市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村南“风门道”,过去是博山、淄川、章丘、莱芜四县分界,是淄博和莱芜广大地区的制高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设博山县夹山办事处于此,现故址尚存。设一村民委员会。206户,748人。耕地1,120...
夹山村属博尚镇那招片区,处临翔区腹地,澜沧江穿境而过,立体气候明显,为人参果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村里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引进企业进村。 “夹山村的土壤、水、海拔都适合种植人参果,种出来的果子口感在云南省比较好,...
夹山村地处博山区的最西部和莱芜搭界,因为海拔高,昼夜温差比较大,香椿比其他地方生长周期要长。现在这个时节其它地方的香椿 已经到了尾声,而夹山香椿才刚下来,嫩芽刚刚出来,这的香椿营养要高一些,因为通体发红起名叫红嘴香椿。香椿看上去红油油的通体发亮,有独有的清香味,按照往年的产量不少于三十吨左右。香椿...
夹山村在清初属淄川县管辖,清乾隆十八年(1753)属博山县西北路,至1948年划归淄川县,1951 年属博山县第二区,1958 年9 月成立人民公社,夹山庄划归淄川区峪林人民公社管辖。1961 年划归博山区,属龙门公社所辖,1982 年属石门公社,1984 年属石门乡,1992 年属石门镇,2001 年4 月,并入域城镇管辖。
夹山村村民委员会,2002年废止的地名。地名含义 相传夹山原是一座火龙山,明代熊明遇任知县时,该山中间被挖断,分为南北两山,故名夹山,村名由山名而得。历史沿革 解放初属渚山乡二村;1956年10月建立第四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中建立沙塘大队,时属渚山管理区;1961年10月调整规模时从沙塘大队分出,建立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