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简单的例子:我领导着一个小团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反馈到我这里: A先生倾向于夸奖我们:你们的团队今年表现很优秀啊! 如果A先生说的是真实的,我们的团队真的表现很好,我会很高兴他认可我们。 如果A先生说的是虚假的,我们的团队表现很糟糕。那我可尴尬了。
名字是一个人的名片,是呈现给他人的第一印象,“结巴”这样一个自带侮辱性的称号,即使你使用时不骂周杰伦,也会潜移默化的造成负面影响,举个例子,我夸一个女孩“这婊子真漂亮”,重点是夸赞她的美貌,但其实路人会觉得我的态度就像对待一条狗, 狗得到的只会是施舍的赞扬,而夸奖它的人则是高高在上,在阶级上就比...
天下文化杂谈发布了一条微头条,邀请你来看
如果一个人他做什么都经常被夸奖,那我相信他就会潜移默化地产生一种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说,我做什么我都能做好,所以往往这种人最善于坚持,有毅力执着去实现目标。 当然话又说回来,我的成长经历中难道没有尝到鼓励式教育的甜头吗?实则不然。我尝到的甜头还是很多的。那我举个例子,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因为父母工作...
这个效应听起来挺玄乎的,是不是?但别着急,让我们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来理解它。 想象一下,你小时候可能曾被老师夸奖是个“聪明的孩子”。于是,你便努力保持这种聪明的形象,不断地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这个“聪明”的标签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你不断向前,努力 ...
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我可以举个例子。 比如说我很喜欢把书上各种难以理解的话啃下来,转化成易于理解的。 我不是在享受这个知识,而是在享受这个转化的过程。 所以我每次考试,我整理完知识点的笔记,我会很大方的分享出去,因为对我来说最精华的部分我已经体验过了。
好像开始卖惨,说了一些偏题的话。不外乎是种种经历让我选择教师行业,因着家人认可,也是那段不太美好的时光恩师优待我尤甚,上课、谈心、夸奖、恨铁不成钢的批评。于是下意识心疼学生,不愿自己的学生那样辛苦那样敏感。结果是部分人无以为意,也算人之常情,部分人便觉软弱可欺,出现成绩不理想的状态,全然是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