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三国历史的都知道,夷陵之战是“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战,《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对夷陵之战进行了极为夸张的描写,说是刘备举全国之力伐吴,出动的兵力大概有70余万,其为关羽报仇的决心可见一斑。遗憾的是,刘备的全力一击却被陆逊瓦解了,而三国鼎立的局势也悄然发生变化,他这一败,直接促成了日后的统一。
至于刘备五万人,在七百里的战线上,扎四五十座营寨,平均每座营寨多少人?这里面,单单靠平均每座营寨一千人,也说得过去,或许,刘备在险要处,营寨驻军人数多少不一,小地方驻扎五百人,大一点地方驻扎两三千人,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依据正史,得出的结论是,刘备伐吴,总兵力大约五万人,营寨大约五十座,连营七...
刘备用于夷陵作战的兵力,并没有直接的数据,却可以进行估算。在夷陵之战前,刘备有一次对孙权的作战准备。即是刘备获得益州后,孙权讨要荆州,派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于是刘备带兵出川,“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而与刘备的主力相配合,关羽率领的3万荆州军同时启动:“会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
但这场战争对刘备来说,又是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战争,更何况失败的后果我们都清楚。而这场夷陵之战,又可以说是刘备和陆逊两人之间的对决。讲道理,当时的刘备已经60岁,已经戎马征战三十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而当时的陆逊不过38岁,从事的大多是文职、参谋工作,夷陵之战前也不过是右护军。论资历、论地位、...
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傅玄《傅子》不增加任何主观臆测,直观按照史料记载,刘备夷陵之战的总兵力是十余万人,被孙吴所杀八万余,黄权投魏及星散流离者约两万余人,刘备仅带数百人逃回永安。刘备总兵力十万余人,与三国志中记载刘备支党四万余人完全吻合,吴班冯习的前部就有四万余人,...
二、夷陵之战的实际情况 演义中刘备带领七十万大军声势浩大,但实际情况远不如此。刘备的兵力约在五万左右,与吴军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关于战斗中的细节描写也不符合史实,如甘宁和黄忠早已去世,而陆逊的撤退与诸葛亮的八阵图无关。三、刘备为何没有带诸葛亮?演义中的诸葛亮是蜀汉的灵魂人物,但在实际历史中,...
关于刘备在夷陵之战的兵力,有一种说法现在非常流行。那就是刘备总共就五万人,四万从益州来的兵以及大约一万助战的五溪蛮,在江北防备曹魏的黄权军不算。史料依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备)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咸相率响应。”《三国志》注引《魏书》: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
夷陵之战,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兵力损失数万,大量武将的战死。蜀汉本来就少积累的人才是三国中最少的,入川时折了军师中郎将庞统!而后损失了关羽父子,争夺汉中时损失了吴兰、雷铜、任夔!随后,法正、刘巴、马超、黄忠先后病故!夷陵之战张飞被杀,马良、程畿、冯习、张南、傅肜、王甫、沙摩柯等人皆战死,杜路、...
刘备就在中军待着,在后方做调配工作。而且啊,刘备让黄权带兵往北边去,防着曹魏突然来攻打;还派人去武陵郡,把部族首领沙摩柯说动了,让他起兵响应。夷陵之战刚开始的时候,蜀汉军队士气特别高,指挥也很棒,就占了些优势。东吴的应对办法 刘备来势很猛啊,东吴之前好多次求和,刘备都不答应。既然这仗非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