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克汗法典,哈萨克汗国法典之一。17世纪末18世纪初头克汗所制定,头克汗为江格尔汗之子。其统治时期(1680—1718),致力于消除汗国内分裂状态,加强汗权,维护诸部落间团结,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三个玉兹,限制各兀鲁思的独立活动,使汗国又出现统一局面。但由于准噶尔部贵族侵占其东部地区,哈萨克人拥有之牧场大为缩小...
头克汗开始重新凝聚哈萨克草原。他对外尽力保持与周边汗国的和睦关系,开展对外贸易,对内则竭力发展生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统治和扩大汗权。头克汗在历史上留下的最重要的功绩,就是重新组织编纂了草原律法。伊斯兰教在哈萨克大草原上传播后,哈萨克族受其各方面的影响越来越深,为适应这种变化,他组织改革了《...
历史民族史> 头克汗 ?—1718 清代哈萨克汗。一译脱卜柯依汗、泰吾坎汗。※扬吉尔(江格尔)汗子。长驻塔什干。派遣有名望代理人分管所属3个“玉兹”(区划名称)。执政时,首创把哈萨克古老氏族习惯法汇集成成文法《头克汗法典》。康熙二十至二十四年(1681—1685),相继率领哈萨克人民抗击噶尔丹入侵。三十六年(1697),...
即“泰吾坎汗”。 头克汗相关 法勇 法钱 法部 法酒 法海 法家 法朗 法曹 法常 法琳 法琛 法雄 法融 法藏 法火药 法术势 法务司 法式善 法先王 法华宗 法华经 法华器 法后(後)王 法直官 每日一字一词 每日一字:𠁠 每日一成语:斗斛之禄 ...
亲亲您好,这是一首《抗秦慷慨词》的诗句,意思是:三声马蹀阏氏血:指马蹀阏氏殉难,三声指马蹀阏氏三兄弟,殉葬为秦国牺牲。五伐旗枭克汗头:指王母娘娘派遣五伐旗枭,克制秦国,汗头指额头上的汗水。
姑苏名刹寒山寺的碑廊,向孚盛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廊中有块清末俞樾手书的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碑。不仅于此,在引人注目的碑廊粉墙处,还有一副壮怀激烈,气势不凡的行书碑联:“三声马蹀阏氏血五伐旗枭克汗头”,下款“岳飞印信”篆章。出于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景仰,许多游人到此驻足,细细观赏...
伪作颈联云,「马蹀阏氏血,旗枭克汗头。」愚初以为其出、对句皆不律耳;深究之,其实出句律、而对句不律也。 「阏氏」,平平也;音如普通话拼音 yān zhī ;其与「胭脂」,有缘焉。 「可汗」、「克汗」,互通,...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枭克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岳飞一用力,都是提头来见的气势,日思夜想的心中志业,都是北伐。所谓诗言志,诗中所见就是心中丘壑,这是一个恒定的主题:还我河山,舍我其谁。
有人说大玉兹是正统,部队,大玉兹只是占据了哈萨克的“祖地”而已,自头克汗死后,哈萨克汗国分裂,中玉兹凭着人多,实力更强,占据汗位的时间也更长,阿布赉汗曾获乾隆的册封,大玉兹的瓦里汗则曾获沙俄的册封。 苏联时期大玉兹出身的库纳耶夫长期占据哈共第一书记一职,其大举 提拔来自大玉兹的干部的同时,也联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