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太平渡是一处军事要塞,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明朝庭抨定播州时,一支明军抢占了太平渡,为播州平判立下功劳。镇守太平渡的明军队没有班师回朝,集体改为“明”姓,以告慰后人他们曾身负皇命。 数百年之后,太平渡相邻的下江口出现了一支穷苦人红军队伍,明氏后裔明占轩父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与这支红军结下了不解...
在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第二、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即在此进行。1935年2月18日至20日,中国工农红军从云南扎西出发,东进途中在太平渡的两处地点——老鹰石与老鸹沱,架设浮桥,成功渡过赤水河,进入黔北地区,为遵义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年3月21日至22日,红军再次在此地进行第四次渡河行动...
泸州红色100 ④:太平渡阻击战 1935年2月15日20时,中革军委在白沙场下达了《二渡赤水的行动计划》。电文中写道“我野战军以东渡赤水河消灭黔敌王家烈军为主要的作战目标,决定由淋滩经太平渡至顺江场地段渡过赤水,然后分向桐梓地域前进,准备消灭由桐梓来土城的黔敌,或直达桐梓进攻而消灭之”。 2月17日,朱德...
16.太平渡渡口景点照片 太平渡渡口介绍:老鹰石渡口是四渡赤水的渡口之一,为了讴歌四渡赤水、太平阻击战的伟大胜利,1977年在此处修建太平渡渡口纪念碑,碑上“太平渡渡口”五个大字是由原四川省博物馆馆长何世珍亲手所题。 景区简介: 四川太平古镇是四川省八大名镇之一,也是四川省“十大最宜业街巷”,享有“小山城”、...
四川省古蔺县东北,赤水河与古蔺河交汇,距离县城39公里,与贵州省习水县醒民乡隔河相对,此地是古蔺通往贵州省的东大门,也是两省边界的商贸和物资交汇地。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中的第二、第四次渡口就设于此。1935年2月18日至20日,红军在太平渡的两处——老鹰石、老鸹沱,利用浮桥成功二次渡过赤水...
重庆晚报记者随机问了来此的市民和游客,竟然都不知道这还有一个上百年的渡口——“太平渡”。一位带着妻子从北京回重庆旅游的大叔说,他以前住江北,上世纪70年代,江边大都是平房,他曾在对岸解放碑的一个码头等船,等了一个多小时。太平渡码头,他是第一次听说。太平渡或在太平门江对岸 据《重庆市南岸区...
历史地名> 太平渡 赤水河主要渡口之一。在今四川古蔺县东北太平镇。清光绪《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卷2:太平渡口在“治东三百六十里”。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主要渡口之一。当年指挥所旧址建有纪念塔及四渡赤水文物陈列室。 在四川省古蔺县东北、赤水河与古蔺河汇合处,距县城39千米。是红军长征“...
在四川省古蔺县东北,赤水河与古蔺河汇合处,距县城39公里,与贵州省习水县醒民乡隔河想望,为古蔺出川入黔的东大门,是两省边民互市、物资集散之地,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中第二、第四次的渡口。1935年2月18日至20日,中国工农红军自云南扎西回师东进,在太平渡老鹰石、老鸹沱两处架设浮桥,第二次渡过赤水河,进入...
太平渡的人民,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宁静与祥和。 然而,太平渡的宁静表象下,埋藏着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1935年,红军在此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商讨下一步的战略部署。这次会议,不仅关系到红军的命运,更关系到整个中国革命的走向。会议的参与者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红军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太平渡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赤水河上游北岸,太平古镇是四渡赤水战役的主要遗址。 1958年为了纪念四渡赤水战役,将荣盛通盐号改建成了“红军长征纪念馆”,这就有了现在陈旧馆的原型。1975年为了纪念红军四渡赤水胜利40周年,实现“写好四渡赤水的光辉胜利”,古蔺县委,县政府在红军二,四次渡过赤水的太平古镇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