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三关(天门关、石岭关、赤塘关) 太原,山围三面,河阻一方,地势险固,有若秦蜀。古设雄关三道,以御外患侵扰。所谓“太原三关”,即天门关、石岭关和赤塘关。这三关之中,天门关地势最险,石岭关、赤塘关地处最要。 天门关 位于太原北郊东关口村。清道光《阳曲县志》载,“二山回合如门,在县之乾方,故曰天门。
他们用麦秸当路标,摸黑打掉了守在赤塘关的国民党39师,一个不剩。这一仗打完,太原三关这块地方总算是彻底清静了,再也不用打仗了。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个地方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最早它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后来摇身一变成了铁路运输的关键节点。从防御工事到交通枢纽,它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赤塘关的没落要追...
天门关,太原三关之首,通往晋西北要道咽喉,曾是杨家将驻兵之辖 太原,山围三面,河阻一方,地势险固,古设雄关三道,以御外患侵扰。所谓#开始谋划我的2024#“太原三关”,即天门关、石岭关和赤塘关。这三关之中,天门关地势最险。天门关,位于尖草坪区关口村北和阳曲县凌井沟之沟口之间,自古为险关之关,兵家...
阳曲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扼太原与晋北出入咽喉,控太原北向交通要冲,有“并北屏障”“忻南锁钥”之称。明万历《太原府志》卷之四形势篇记载:“阳曲县居天下之脊,当河朔之喉。” 其地理位置险要,境内有著名的“三关”,亦称为“太原三关”。 天门关 一为天门关。位于现太原市尖草坪区关口村。《阳曲县志》记载:“...
石岭关是“太原三关”之一,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曾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太原地区是一块盆地,再往北过了忻州就是雁门关,进入了游牧民族地界。明万历《太原府志》“卷四·形势篇”有载:“阳曲县居天下之脊,当河朔之喉。”阳曲县位于太原最北边,其北部山区仅有几条峡谷可以连通太原。石岭关就是重要的通道...
太原三关之三:赤塘关号角声声 赤塘关 太原三关中,赤塘关居中,位于阳曲县高村乡河庄村,又名河庄关。赤塘关往东是石岭关,两关“东西相望,太原倚之为重”;往西是天门关,赤塘关将三关首尾相连,起着“遥相呼应”的重要作用。这里凸显关隘形胜之优势,军事地位十分突出,所以无论由南攻北还是由北攻南,胜...
石岭关,古称白皮关和石岭镇,坐落在山西省阳曲县大盂镇上原村北二里处,周边环境险峻,关隘雄壮。自古以来,它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太原通往代、云、宁、朔的重要交通要道。历史上,石岭关见证过多次激烈的战争,如唐武德八年的突厥入侵,宋开宝二年的宋辽之战,以及金天会三年的金军南侵。甚至在抗日...
石岭关,太原三关居其二,自古为云朔要冲,如今只余“耀德”门 石岭关是“太原三关”之一,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古称“白皮关”、“石岭镇”,因两山对崎,中连石岭而得名。其东依小五台,西连宫帽山,山势险峻,关隘狭窄,冲沟切深,雨裂织密,为历代兵家据险争地。也是太原通往代、云、宁、期等地的交通要冲...
太原北郊的天门关,据清道光《阳曲县志》记载,位于县的乾方,两山环抱如同门户,故名“天门”。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但具体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山西巡抚陈纯德所建的“全民堡”现已无迹可寻,关垣曾为土城,现今仅存断续残存部分。关门的础石在30年前还能看到,但在60年代初因公路建设被拆除。关上...
赤塘关始建年代不确,现存文可知其自唐开始即有驻防。唐宋时期,官方曾在此设防驻守,直接管理赤塘、石岭关的军事防务。明洪武年间的《太原志》载:“赤塘关,在县北九十里,忻州西道也。现存故址、残垣、断壁都是清代遗存。值得一提的是,赤塘关关南的高村、大盂之间,因地势低洼,春末夏初于晨光薄雾之中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