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冲穴为肝经的原穴,每天的丑时(凌晨1点-3点)按揉为宜。 太冲穴别名大冲,位于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具有疏肝解郁、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等作用。临床可以用来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胁肋胀痛、疝气、月经不调、崩漏、癫痫、小儿惊风、下肢痿痹瘫痪等病症。患者可以用拇指或者食指指腹点...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肝经的腧穴,属于身体保健的重要穴位,位于第一个大拇趾和第二个足趾连接部位之间,也就是处于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连接的凹陷处,因为按摩太冲有助于心脏供血,促使肝脏郁结消除,可以起到平肝泄热、疏肝养血的效果,所以通常有疏肝气、调气血的作用,从而具有疏肝解郁、平肝潜阳等功效,一般可适当...
太冲穴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平肝熄风、降逆止呕、滋养肝阴、补益肝血、活血化瘀、清利下焦湿热之功效,是治疗肝胆疾病的要穴之一。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太冲穴有熄肝风,清头目,理下焦的作用。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且根据“经...
在进行太冲穴的针灸定位时,可以采用骨度分寸法和手指同身寸法,但是其进针深度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体的生理特点和穴位所在位置的皮肤厚度。1、骨度分寸法以患者本人的手指为测量单位,四指并拢,宽度约为3寸,从第1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开始,向上量至第1、2跖骨间隙后方的宽度,即为太冲穴的位置。2、手指同身寸法患者...
太冲又称为大冲穴,是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的足厥阴肝经上的经穴。 太冲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具有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气郁滞、肝气不舒所导致的胁肋胀痛、心情不畅、郁郁寡欢、失眠多梦等疾病; 2、具有平肝阳、熄肝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风...
15.开四关穴-治肝阳头痛、高血压、头晕失眠:太冲穴与合谷穴同用,称为「四关穴」,合谷属阳经代表性「原」穴,太冲属阴经代表性「原」穴,基于阴阳相交之埋,对于肝阳头痛(降低血压)、头晕目眩、失眠、癫痫以及思想不集中等均有卓效(可参考合谷穴)。
太冲穴一般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可以通过姿势准备、定位脚趾、向后移动、按压验证的方法来帮助定穴。1.姿势准备: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使双脚放松并自然平放。2.定位脚趾:首先找到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的连接部位,这是确定太冲穴位置的关键起点。3.向后移动:沿着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的...
太冲穴的取穴方法为手指沿足拇趾、次趾夹缝向脚背方向部位轻推,推至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下方可触及一小凹陷,距离约为被取穴人的足趾趾缝边缘约二横指处,即是太冲穴。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有一穴,呈对称存在。太冲穴的准确位置在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取穴时指下...
太冲穴是中医经络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穴位,通常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它属于足厥阴肝经,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 太冲穴的作用广泛,包括调节情绪、缓解头痛、改善视力模糊、调理月经不调等。在日常生活中,适度按摩太冲穴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人群尤其有益。此外,对于头痛、眼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