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大全> 太伯 读音:tài bó 【源】 系自姬姓。周古公之长子让国季历(文王之父),为周之太伯,其后以为氏(12,21,60)。周古公即周太王,亦称古公亶父,初居邠,狄人侵入,迁于岐山之下,始国号周,后武王追封为太王。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 其注云: “姬姓。周古公之长子让国季历,为周之...
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两个儿子太伯、仲雍不愿继承王位,逃亡“荆蛮”之地,是周族群历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按照《史记》的记载,太伯、仲雍的后裔建立了吴国,司马迁将《吴太伯世家》列为了《世家》之首,在于他歌颂吴太伯的“让国”。但吴国是否真是太伯、仲雍所创建的,这种传说很是可疑:太伯、仲雍生当周室势力尚未...
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怀疑太伯奔吴事件的真实性,认为周人所在陕西岐山与江南的吴地相距遥远,在交通条件原始落后的商末,太伯、仲雍不大可能跑到江南立国,进而否认吴为姬周后裔。其二,关于太伯奔吴的原因,在传统看法“让国说”之外,又有学者认为是因周...
太伯高风不可追,雁行接羽共南蜚。莫言断发便无用,犹有荆蛮慕义归。作者介绍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
我们要认真汲取太伯文化价值,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促进民族复兴。 “坚持太伯文化自信,坚持至德精神道德理想,坚持'自强不息、诚信务实、谦让包容、孝友和爱’价值;秉持良知,包荒积德,自牧笃行,创新致远。”这就是太伯文化的理论之光。
某日,商纣王闻知太伯、仲雍在九州山居,惊讶不已,亲自前来邀请他们回归朝廷。太伯、仲雍拒绝了纣王的邀请,他们深知纣王的邪恶,怀疑纣王的诚意。他们宁愿在山间自由自在,也不愿与腐朽的朝廷为伍。 纣王怒火中烧,想方设法要除掉太伯、仲雍。他派遣手下的卫兵前来山寨,试图将太伯、仲雍擒拿归来。太伯、仲雍身手矫健,武...
是同一个人。泰伯就是大伯,《古文观止》中有《宫之奇谏假道》一文。文中把太伯称作大伯。太伯是周太王即古公儋父的长子,其二弟叫仲雍,在《宫》一文中叫雍仲。周太王看上了三儿子王季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文王)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有王者气象,所以就直接把王位传给了三儿子王季。好让王季过度一...
吴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相传始祖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姬姓,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约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季历本是公亶父的三子,依照礼法是无法继承爵位的。但公亶父很喜欢季历之子姬昌,想要先传位季历,再传给姬昌,可这样又于理不合,他为此而闷闷不乐。
咏怀古迹十首(其一)太伯祠注音版 [明末清初]彭孙贻 斜日春风太伯祠,短垣开遍野蔷蘼。断碑剥蚀残螭字,折鼎消亡故虎彝。采药山深花漠漠,鸱夷宅废草离离。空堂零落丹青尽,留得游人吊古诗。 太伯庙注音版 [明]邵宝 太伯新祠古让乡,老梅根畔水流长。十年梦寐三间屋,万古纲常一瓣香。扁榜大书元自孔,衣冠遗制...